继9月小幅反弹后,10月M2货币供应同比大幅低于预期,再度刷新历史新低,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也双双不及预期。
中国央行今日公布数据显示:
九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热认为,10月金融数据低于市场预期,与10月的PMI、进出口数据走低印证,反映出经济高点渐现,2017年经济大概率“前高后低”:
央行数据显示,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65.34万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4个和2.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2.6万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个和10.9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6.82万亿元,同比增长6.3%。当月净回笼现金1518亿元。
分析师普遍认为,在货币紧平衡、金融监管持续的背景下,M2仍将低位运行。
联讯证券李奇霖、钟林楠认为,M2增速大幅下滑,有两个原因:
10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23.89万亿元,同比增长12.4%。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18.42万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低0.1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632亿元,同比多增119亿元。
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450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9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710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214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1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366亿元,票据融资减少37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4亿元。月末,外币贷款余额8228亿美元,同比增长2.8%。当月外币贷款增加64亿美元。
联讯证券李奇霖、钟林楠指出,有三个分项值得关注:
初步统计,2017年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522亿元。其中,当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6635亿元,同比多增625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44亿元,同比少减291亿元;委托贷款增加43亿元,同比少增682亿元;信托贷款增加1019亿元,同比多增489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2亿元,同比多增1813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508亿元,同比少684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601亿元,同比少52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10月社融数据低于预期,但同比反而多增了1522亿元,邓海清认为,这可能与企业具有一定的融资需求刚性,企业的融资需求偏高导致了社融同比的走高,究其原因,可能在于2017年以来债券市场的持续低迷,导致企业现金流压力较大有关。
从最新公布的数据来看,影子银行活动在10月有所收敛。
一般将委托+信托+未贴现承兑汇票等非标融资视为“影子银行”业务,10月这三项表外融资整体规模增加1074亿元,较9月3925亿大幅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