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中国考虑减缓或暂停增持美债”的消息惊动了国际市场,尽管随后中国外管局迅速对该消息进行了辟谣,但市场仍然相信,这或许暗示了这样一个信息:美国可能会为施加新的贸易壁垒付出代价。那么2018年的美国国债是否值得买?分析师称,鉴于美元前景堪忧,减持美债未必不合理。
中国为美债最大单一持有者
据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在所有外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中,中国持有1.2万亿美元,为最大的单一持有者,占比达到总额的五分之一。彭博社的报道认为,由于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特朗普在关税层面对中国必会有一定考虑。
分析师:美元贬值减持美债是合理的
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指出,2017年美元对一篮子货币贬值,这一趋势在2018年也仍将持续,因此减持美元债是合理的。沈建光认为,相比较之下,欧元是比美元更有吸引力的资产。
而彭博引述的知情人士称,在最近一次评估中,部分官员认为美债相较其他资产的吸引力减弱,叠加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可能支持中国减缓或者暂停增持美债。如果中国抛售美国国债,会导致美元贬值,反过来将削弱中国商品在海外的竞争力。
在任期第一年,美国总统特朗普既没有对中国实施惩罚性关税,也没有指认中国为汇率操纵国。各界纷纷猜测在2018年,他或许会寻求兑现竞选承诺而对中国经贸更为强硬,从而将两国置于一场波及全球的贸易战中。
贸易战一旦打响也未必对美国有利,据纽约时报报道,2016年美国出口至中国的商品中,有近五分之一是农产品,如果严格有效地执行对大豆和猪肉的关税,会伤害到美国中西部的农民。
因此,沈建光指出,相较于1年前,现在中美贸易战的威胁是越来越小了,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钢铁的产量和出口都在下降,钢铁的贸易摩擦也没有那么突出,中国政府不会因为贸易战的威胁而减少对美国国债的持有,如果减持也是因为对美元走势的担忧。
美元前景堪忧
虽然税改法案的通过备受关注,是特朗普进入白宫以来取得的第一次重大立法成就,看似有利于支撑美元,但特朗普的民调支持率依旧起起伏伏。
美国在2018年还将面临中期选举,将改选众议院所有435个席位,而100席位的联邦参议院也将改选34席,而一旦共和党丧失两院中一院的主导权,特朗普政策将面临更大的变数,打压美元。
回顾2017年,不仅人民币汇率没有破7,外汇储备也出现了实质性回升,全年外汇储备增加1294亿美元,2016年则减少了3198亿美元。
沈建光指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美联储7次加息周期后,美元大概率呈现的是走弱态势,2015年以来美元上涨周期已经持续八年,拐点已到,美联储加息后美元未必走强,即便减持美债也并非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