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扎实开展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通过支持占全区工业总量约六分之一的老工业基地柳州市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点带面支撑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我厅起草了《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支持柳州市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如有意见请于2025年4月3日前将意见建议反馈。以单位名义提出意见的需加盖公章,以个人名义提出意见的请署本人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方便后续沟通。
征求意见时间:2025年3月26日—4月3日
网上征集网址:http://gxt.gxzf.gov.cn/qzhd/yjzj/zwzx/
意见反馈邮箱:jxc@gxt.gxzf.gov.cn
邮寄地址:南宁市青秀区民族大道113号工信大厦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支持柳州市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扎实开展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支持占全区工业总量约六分之一的老工业基地柳州市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力争2027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有力支撑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措施。
一、支持创建国家级试点示范
指导柳州市加强产业创新、供应链安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工作,力争到2027年成功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争创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获评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后,按国家奖补资金一定比例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加快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按照国家下达奖补资金的10%进行配套补助。实施优势产业“串珠成链”行动,培育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支持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
二、推动汽车产业智能网联发展
支持整车企业车型产品向中高端发展,对年产值增长5%以上的整车企业,每年按纳入人工智能产品范围的整车产值的1‰进行奖励,单个企业每年最高不超过4000万元。推动整车企业通过购买、租赁等多元化方式与有关单位深化在公务用车、公安执勤用车等领域的合作。支持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建设汽车泛铝件生产基地,组建大型模具中心。指导柳州市培育智能网联汽车新生态,加快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和示范运营。支持引进专用车企业。
三、推动机械装备产业电动智能化发展
推动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工业车辆等整机企业加快开发电动化与智能化产品,对年产值增长7%以上的整机企业,每年按智能电动整机产值的1%进行奖励,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支持农机企业重点发展混合动力拖拉机、动力换挡拖拉机、甘蔗收获机械等系列产品,开发拖拉机底盘、驱动桥等核心零部件,引导农机企业积极承担国家高质量发展重大专项,申报产业链链主企业。支持机械装备关键零部件铸造等共性制造能力补短板和服务型制造平台建设项目。
四、推动钢铁产业延链强链
重点推进钢铁企业加快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绿色家电、工程机械等领域高端钢产品研发生产,与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对年产量达50万吨的单个制造业用钢品种、新开发品种且量产达5万吨分别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支持柳州市加快发展钢材精深加工产业,加大项目招引力度,补齐柳州市钢铁—下游制造业钢材加工环节。支持钢铁企业开展绿色化改造,实施节能降碳行动。
五、推动石化化工产业振兴发展
会同柳州市制定《支持柳州石化化工产业“串珠成链”实施方案》,围绕汽车、新能源电池等应用场景发展配套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支持广西鹿寨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柳城县工业区六塘片区两个化工园区扩区发展壮大,加强化工园区载体建设。开展区市联合招商活动,组织与山东等化工大省开展化工新材料及精细化工产业链合作对接。
六、提升项目支持效率
加大柳州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指导柳州市结合发展重点,滚动组织遴选优质制造业项目,自治区加快审核、加大支持。推动汽车、机械等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实施产业链协同技术改造,支持相关企业联合申报技改补助。
七、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支持柳州市在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上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推动汽车、机械、钢铁等行业开发垂直领域专业模型,赋能一批人工智能场景、产品、服务。发挥各类工业基金作用,支持一批智能终端、高端芯片、低空装备的优质项目,重点推动机器人产业向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方向发展。支持无人观光、无人物流、移动充电车等新产品试点应用。
八、加强产业人才培育
建立厅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联合共建强技赋能产教联合体,支持柳州市企业与厅属院校开展产学研对接交流活动,鼓励校企共建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平台,共同开展技术和工艺攻关、产品开发、试验和仿真分析等技术创新工作。加强校企人才交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引导厅属院校毕业生到柳州市就业创业。
本政策措施由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解释,有效期为2025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以上奖补政策措施通过自治区统筹支持工业振兴专项资金中支持工业经济稳增长、项目增量提质、绿色低碳转型等方向给予资金安排,同类型政策不重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