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深圳等一线大城市的楼市出现异常“火爆”局面。上海甚至出现民众裹棉被深夜排队抢房的景象。这一轮的楼市“高温”究竟由何引发?楼市疯长的日子又重新回来了吗?
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1月,上海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3.59万元每平方米,同比上涨24.9%;深圳新房成交均价达4.65万元每平方米,同比上涨74.27%。然而,这股楼市的“高温”却并未燃烧到去库存需求更大的三四线城市。
“一线城市的房价今天不涨,明天也得涨,明天不涨,后天也得涨”,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发展和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孙克放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总体来讲,土地在中国的一线城市是一个稀缺资源,地少人多的趋势短期不会得到改变”。而地产评论人陈宝存则告诉《环球时报》,最近一轮的疯长是在消化过去3年中土地价格的上涨。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本轮房价暴涨背后仍有炒作因素,但这一轮的炒作方式与以前有很大不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众筹炒房”或“联合炒房”,即几个朋友先凑首付,并准备好约两年月供资金,彼此签订合约,以其中一位名义买房,约定房价升至某个点时抛出,获得收益后按出资比例分成。
上海公务员赵女士(化名)对《环球时报》表示,这种现象“绝对存在”。“事实上,最近也有朋友拉我一起在苏州联合炒房,这样的情况在江浙沪一带并不少见”,赵女士说。
中国楼市常被拿来与日本上世纪90年代的楼市做对比:1990年,东京圈的人均年收入为694.1万日元,相当于今天人民币39万元,而当时东京相当于北京五环以内地段的中高层住宅均价折合约7.29万元每平方米,而在相当于北京五环到六环地段的房子的均价则合3.65万元。从那之后,东京房价开始一路下跌,今天东京房价只是当初最高点的50%左右。
尽管有专家反复强调,中国内地一线城市的人口增长是长期趋势,而日本人口则不断下滑。但中国在人均收入只是当时日本1/5不到的情况下,房价竟然已经和东京房产泡沫最大时期的价格接轨,不能不引发人们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