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消息,任泽平、熊柴店铺国务院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探索耕地跨省占补平衡,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
事件:1月23日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于经新华社受权播放;1月24日上午,国新办就《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点评: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下称“意见”)的一个核心要点是:以县域自行平衡为主、省域内调剂为辅、国家适度统筹为补充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其中亮点是自2004年被叫停的跨省耕地占补平衡后,中央重启该政策、探索补充耕地国家统筹。这意味着耕地后备资源严重匮乏、补充耕地能力严重不足的东部沿海省份可通过“购买”外省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增加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建设用地。这有利于提高补充耕地质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实现土地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释放改革红利、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增加一线城市和部分重点二线城市居住用地供应、促进房地产长效机制建立。
我们在1月5日《人地分离,供需错配:一线高房价、三四线高库存的根源——房地产周期研究之十九》中,在市场上最早提出并建议适时重启跨省换地、占补平衡。这也符合我们之前强调的今年是土改大年的判断。
2)土地制度改革推进,补充耕地能力严重不足的东部沿海省份可通过“购买”外省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有望释放改革红利。意见规定,如下两种情况可申请补充耕地国家统筹。其一,耕地后备资源严重匮乏的直辖市(主要指北京、上海、天津);其二,资源环境条件严重约束、补充耕地能力严重不足的省份(主要指东部沿海省份),对由于实施国家重大建设项目造成的补充耕地缺口,可向国务院申请国家统筹。程序是:经国务院批准后,有关省份按规定标准向中央财政缴纳跨省补充耕地资金,中央财政统筹安排落实国家统筹补充耕地任务所需经费,在耕地后备资源丰富省份落实补充耕地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逐渐实现市场化改革,但土地要素的市场化改革严重滞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将过去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
重启补充耕地占补平衡,是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环,有利于土地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有望释放改革红利、推进经济增长。此外,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按计划将在2017年底结束,土地管理法修改已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后续改革进展值得关注。
3)探索补充耕地国家统筹是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重要一环,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有望受益。在最近一轮房价上行周期中,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暴涨,关键原因就在于在人口大量涌入的情况下居住用地供给不足。我们在1月5日《人地分离,供需错配:一线高房价、三四线高库存的根源——房地产周期研究之十九》中提出,当前房地产市场的解决之道是从短期调控转向长效机制、从限制需求转向供给侧改革,其中一个建议就是适时重启跨省换地、占补平衡。去年末中央提出“建立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补充耕地国家统筹是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重要一环,有利于增加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居住用地供应。此外,按照国土资源部要求,一些房地产市场热点城市近期陆续出台2017~2019年三年住宅用地供应计划,以求稳定市场预期,天津、广州、郑州、合肥、南昌、石家庄、青岛、佛山、无锡、武汉等城市已发布,但尚未查询到北京、上海、深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