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外后温哥华楼市成交连跌 中国购房者们转战英国 - 房地产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相关行业 > 房地产 > 正文

限外后温哥华楼市成交连跌 中国购房者们转战英国

2017-02-20 10:59:20   来源:   

曾被认为“中国热钱涌入”而推高当地房价的温哥华,现在面临着房产交易量连续下跌的情况。

大温哥华地产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1月份大温哥华地区的房地产交易量同比大幅下跌了近40%,比2016年12月份则下跌了11.1%。此外,1月的房地产交易量比其1月份10年平均交易量低10.3%,房屋成交与挂牌比率也下降到了两年来的新低。彭博社的数据显示,这已经是温哥华房地产交易量连续第7个月下降。

2016年7月25日,温哥华卑诗省(BritishColumbia)宣布,从8月2日起,将向海外房地产投资者征收15%的额外房屋转让税,此举被认为是与中国买家“撕破脸”,因为中国买家被认为是推高温哥华房价的推手。该项新政公布后,8月1日至14日,西温哥华地区的住房销售量立刻暴跌了94%。

瑞银发布的2016年全球房地产泡沫指数报告指出,刚性供给以及中国买家持续涌入,成为推动海外房价不断攀升的重要因素,低利率、全球资本的流入和投资者对于回报率的乐观心态更助长了这一膨胀势头。

报告显示,过去五年内温哥华,伦敦和斯德哥尔摩的房价激增,房地产泡沫的风险排行前三。在接近房地产泡沫的城市中,房价自2011年以来已经增加了近50%,而其他城市的平均涨幅只有不到15%。

在海外国家对外国投资收紧的情况下,中国的购房者开始转移阵地。

根据仲量联行近期的报告显示,2016年,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投资者购买了伦敦核心地区超过30亿英镑的房地产,低于英国投资者,但是却超过美国和欧洲投资者。

英国脱欧影响的不确定性以及多年房地年繁荣带来的高价格对于一些投资者来说是高得难以跨过的障碍。但是中国投资者对此却采取完全不同的看法。仲量联行的英国资本市场负责人阿利斯泰尔·梅多斯说:“对于中国人来说,伦敦仍然有吸引力。”

而英镑的贬值一直是一个关键因素。尽管近几个月来人民币相对美元贬值,但相对于英镑自2016年6月的脱欧公投以来,人民币却升值了12%,使得这里的资产对中国内地投资者来说变得便宜。

值得一提的是,惠誉近期的报告指出,2017年全球房价将出现上升,尽管政府采取相关措施,在英国,与脱欧有关的不确定性以及弹性的购房行为将使其今年的房价暂停攀升。

相对于目前受到中国投资者青睐的英国来说,此前一直备受中国购房者喜爱的澳大利亚也已经受到冷落。

澳大利亚政府在2月6日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表示,自2015年以来,澳大利亚已经强制出售了海外买家购买的价值超过1.07亿澳元(约合5.61亿元人民币)的房产,其中约40%的房产属于富裕的中国买家,理由是这些交易违反了该国法律。

澳大利亚国库部长斯科特·莫里森称,澳大利亚政府列出了15处违反外国投资规定的房产,这使得政府勒令出售的房产总数达到61处,其中25处最初是由中国人购买的。

莫里森说:“尽管我们知道外国投资会给澳大利亚带来好处,但我们必须要确保这些投资惠及所有澳大利亚人,符合我们的规定且不侵犯我们的国家利益。”

据胡润研究院与万国置地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高净值客户海外置业展望》指出,有接近一半的中国高净值人群将海外房地产投资作为最主要标的,他们平均拥有2.3套海外房产,且拥有4套及以上海外房产的人群占比为15.6%。“分散风险”是中国高净值人群购置全球房产的最主要原因。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海外置业要警惕市场风险。我国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全国房价走高。但是,这种经验仅能解释国内特定区域的发展情况,如果放到世界范围内,以较长的时间区间来衡量就能发现,房地产行业与其他任何一个行业一样,都是有涨有跌的,在国外成熟的市场更是如此。“因此,如果拿着国内房产市场的经验参与海外置业,极有可能面对来自市场的风险。”

仲量联行此前公布的“全球资本流动”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的海外商业和住宅房地产投资额达到330亿美元(约合22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再次创下历史新高。仲量联行预计,随着地区间投资的增长,到2020年全球跨境房地产投资额在整个房地产市场投资中的比重可能超过50%。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