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房贷利率已经连续8个月走高。近期,北京等多个一线城市继续上调首套房按揭贷款利率,而二线城市如天津、青岛也不例外。
第一财经记者9月21日走访北京地区多家银行营业部发现,首套房按揭利率较基准利率上浮5%~10%,二套上浮20%,已经成为,则干脆自9月1日起将首套房利率调整为较基准利率上浮10%。北京地区某房地产中介还对第一财经表示,有些银行目前都已经不放房贷了。记者了解到,个别银行的一些网点因额度问题,暂时无法申请到房贷。
对此,央行营业管理部9月19日发文回应称,“房贷利率调整是银行在北京市严格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市场利率整体上扬的背景下,根据市场资金水平变化、自身资产负债管理需要所采取的自主行为,符合政策要求和导向,对此,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积极支持。”
记者了解到,不仅仅在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二线城市近期也迎来了房贷利率上调,从打折到基准再到上浮,前后经历三轮大调整。例如在天津,从年初各家银行内部协商的首套房利率9.5折优惠,到6月份的基准利率,近期调整后普遍实行较基准上浮5%~10%。
记者获悉的一份天津某地产公司内部资料显示,本地户口首套房贷中行、农行、工行仍适用基准利率,但前述当地房地产中介表示,事实上,从4月份银行就陆续开始调整,目前普遍是首套房上浮5%,二套大部分为15%。
在同样房贷紧俏的青岛,则是首套上浮10%,二套20%。“今年3月一些银行还打折,到5月普遍都是基准,8月普遍上浮10%。”该地一位地产中介告诉第一财经。
他同时表示,不同银行上浮政策差异较大。例如客户购买房龄较老的户型在邮储银行可以办理房贷,但首套上浮幅度也较大,上浮20%。而汇丰银行仅贷房龄在15年之内的,此外征信流水要求高,首套上浮3%。
监管重申“居住”属性
在北京多家银行集体上调房贷利率的背景下,是北京银行业新增房贷逐月下降,二季度“刚需”购房贷款占比超七成。
北京银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蒋平近日在银监会例行发布会上指出,3月至6月,辖内银行机构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金额分别为239.21亿元、236.08亿元、218.15亿元和158.46亿元,贷款发放节奏持续放缓。
这也印证了全国银行业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整体态度。从近期公布的大行半年报看,各家银行对不同地区落实差异化住房信贷政策,房贷增速普遍下滑,发放节奏持续放缓。
数据显示,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上半年个人住房贷款增速分别为11.6%、11.6%、9.28%、9.50%、8.56%,与去年末的28.80%、32.85%、28.85%、29.26%、27.45%相比,增速下滑明显。
面对今年上半年一线城市密集出台的房地产新政,其中,作为传统的按揭贷款大行,建行半年报显示,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9261.90亿元,较去年末增加3405.43亿元,增幅9.50%,比去年末下降了19.76个百分点。建行表示,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严格执行差别化信贷政策,重点支持百姓购买自住房信贷需求。
工行方面,今年上半年个人住房贷款增加3746.90亿元,增长11.6%,首套房的占比超过九成。“我们一直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来决定在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方面的信贷政策。”工行行长谷澍在业绩发布会上介绍,工行上半年新增个人住房贷款主要支持居民居住型和改善型住房需求。其中,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比例大概在1:1,热点城市的比重在逐渐下降。16个热点城市的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在全部个人住房贷款中的占比,相比去年底下降了13个百分点。
近日,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一场公开论坛上再次强调,银行业要严格把握住住房居住性属性,因地制宜地施策来去库存。
“按照分类条款的原则,因城因地施策去库存,是促进房地产长期健康发展根本的基础,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牢牢把握住住房的居住性属性,若是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在抑制部分地区房地产泡沫的同时,来支持居民自住和进城人员对于住房的需要。房屋租赁市场发展和棚户区改造也应该给予积极的支持。”王兆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