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据显示,今年1-7月月均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主要是按揭贷款)4677亿,相比去年下半年减少500亿;而今年1-7月,居民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达1.06万亿,累计同比多增7137亿。
近日,北京、江苏、深圳三地对消费贷下达通知,要求商业上半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2600.48亿元,比年初增加130.28亿元;农业银行个人消费类贷款1644.7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12.19亿元。农业银行表示,主要由于大力发展“随薪贷”“网捷贷”等消费贷款业务。
“现在消费贷在一些城市比较过热,确实也反映出其中可能存在不正常的现象。”农业银行深圳分行行长许锡龙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这也是因为国内消费群体的贷款消费习惯还未养成。”业内人士表示,近日北京、南京、深圳三地对消费贷的管控和调整,是一次对房市管控的警示,也是对消费贷回归消费本质的提示。
早在2010年,央行和银监会就曾发布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加强对消费性贷款的管理,禁止用于购买住房。此后,银监会等部门也多次发布相关通知,强调对消费贷款的管理。
“银行个人消费贷款有利于引导人们转变消费观念,培养新的消费习惯。对提供贷款的银行来说,也是新的业务增长点。”许锡龙如是陈述消费贷的作用。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教授同样看好消费贷未来的发展。他认为,消费贷在银行经营范围内,是银行可以加大力度去探索的领域。
在许锡龙看来,居民在消费贷上的需求在保持增长,未来发展在总体上是很看好的。个人消费贷款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不可或缺,应该鼓励,但是眼前,消费贷的发展需要循序渐进。
“现在银行下调额度、缩短贷款期限,这只是管理消费贷的一个方面,还不是完备的措施。从国外银行的经验来看,消费贷和房贷、其他贷款的管理方式是不一样,消费贷更重要的还是要监管到借贷者的消费内容。”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货币教授何平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何平认为,现在我国的消费贷出现了流入房市或其他产业,让消费贷打破自身边界,大部分的责任在于银行在监管上的漏洞。
“消费贷需要银行在征信、风控、放贷后的监督等方面加强,也要保护借贷人的个人信息,防止暴力催收的问题出现。”黄震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如果银行推出相应的技术和制度,消费贷良性发展在这一两年内就可以实现。”
张巍对于自己的职业则有些力不从心,他说:“人们提前消费的观念慢慢形成,监管也会加强,消费贷的推广和办理都可能会被更精准更高效的科技取代,产品匹配、客户审核、放贷跟踪等转移到线上,那我就需要换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