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正式对外公布。10月13日,在中骏-西山天-项目中心举办的“新城规-新北京-新西山”北京新版城市规划下的西山文化人居论坛上,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主席、高级城市规划师顾云昌表示,中国房地产现今的的发展情况与城市规划有关,人口控制和土地的供应量之间出现错配导致了房价涨速过快。
对于明年的房地产形势,顾云昌认为没有像今年这么乐观,一二线城市的调控还会严厉,整个销售增速会放缓,房价增速也将下降。
新首都新北京
宜居生态助力城市发展
“一些热点城市特别是一线、二线城市,房价涨得特别快,除了货币原因,更重要的是土地资源错配。高房价的地方供应不足,高库存的地方供应过剩。供给侧没有搞好,必然造成房价的不稳定。”顾云昌说,城市规划不光是房子盖在哪里,怎样盖的问题,还有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和产业布局的问题。
北京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陈志则认为,随着城市经济发展,环境问题、交通拥堵、高房价等都是城市病的“副产品”,不只是土地、住房、供给的资源错配,也包括重要的生活配套,比如教育、医疗等资源的错配。
9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要优化提升北京的首都核心功能,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根据新总规,北京要严守三条红线,即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以及城市开发边界。至2020年,北京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全市生态控制区面积约占市域面积的73%,建设首都功能核心区。
《规划》还提到,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压缩生产空间规模,提高产业用地利用效率,适度提高居住用地及其配套用地比重,形成城乡职住用地合理比例,促进职住均衡发展。推进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均衡布局,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实现城乡“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全覆盖。
针对新规划,顾云昌表示,中国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大城市病”,新规之下通过空间布局、资源配置、产业调整、生态保护注重对和谐生态宜居之都的打造。
陈志认为,北京未来的人口今后长期稳定在2300万人以内,这是上限。从居住的角度来说,更重要的发展方向是西和南,特别是南部,南部主要就是老城的南部地区,最大的发展潜力就是正南方向。
此外,《规划》中还强调了城市的生态景观,突出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的城市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