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经济3季度增长6.5%,比2季度放缓0.2个百分点,也比市场预测均值低0.1个百分点。从三驾马车的表现来看,出口增长非但没有像很多人担心的那样减慢,反而从上半年的4.9%加快至9.8%;消费增长基本稳定,商品零售总额增加9.0%,与2季度持平,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从2季度的6.0%明显减速至5.4%。可见,3季度增长放缓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减速所至。
在贸易战开打的情况下,3季度出口增长速度不降反升,似乎意外,但只要考虑到很多出口企业赶在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徵关税的大头,即2,000亿美元,在9月24日起生效之前抢先出口,就不难理解了,所以,贸易战对于出口的负面影响,在3季度的数据中非但没有体现反而表现相反。但这也同时意味着,影响在4季度必将显现,而且会很明显,明年更是如此。
消费一直是三驾马车中增长最为稳定的一驾。所谓最为稳定,并不是说增长速度恆定不变或居高不下。鉴于内地经济已过了高速增长阶段而进入中高速增长期,消费增长也与经济增长一样呈逐步放缓态势。只是其放缓与波动的幅度小于出口与固定资产投资。的确,近年来消费的增长速度高于出口与固定资产投资,使得消费佔GDP比重已经超过50%,表明经济已从几年前的投资主导与更早的出口主导转为消费主导。近年来的另一个积极现象是,虽以商品零售额为代表的商品性消费逐步放缓,以旅游、医学、教育、文化、体育、娱乐等为代表的服务性消费却在加速,为内地消费,进而经济提供一个新的增长点。3季度的数据也表明了这一点。
既然固定资产投资是3季度经济增长放缓的问题所在,其减速的原因就值得特别重视了。分主要投资行业看,1-3季度与上半年相比,製造业投资增长8.7%,加快1.9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9.9%,高0.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3%,减慢4个百分点。鉴于2017年基础设施投资佔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22.2%,基础设施投资大幅放缓4个百分点,拖慢了整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88个百分点,否则1-3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应为6.3%,比1-2季度高0.3个百分点而不是低0.7个百分点。又鉴于固定资产投资佔GDP比重为44%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放缓0.88个百分点拖慢了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左右,否则经济增长应为6.9%,比上半年高0.1个百分点而不是低0.3个百分点。因而可以说,基础设施投资的大幅放缓4个百分点是3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进而经济增长减速的主要原因。
应该注意的是,内地的基础设施投资大部分是由中央及地方政府推动与支持,实际上是中央政府主要的财政政策工具之一。中美贸易战开打的前一年左右,由于经济增长稳定于6.7%及以上,中央政府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一样温和从紧,以降债务与去槓杆,其中主要的举措就是减慢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速度。因而2018年上半年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从2017年上半年的21.2%大幅降至7.3%。但为应对中美贸易战,从今年中开始,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已从温和收紧转为适度宽鬆,其中财政政策被明确地定为 “更加积极” ,扮演主要宽鬆角色。而重新加速基础设施投资又与减税一起承担财政宽鬆的主要任务。既然如此,为何3季度基础设施非但没有加速反而减速呢?这说明加速基础设施投资的效果,虽9月开始显现,在整个3季度很小,反而前期财政从紧的效应仍在持续。
鉴于贸易战对于出口的影响将从4季度开始显现,4季度出口增长,进而经济增长的压力很大,明年的压力更大。估计4季度出口增长将放缓5%以下,进一步拉低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左右。这样4季度经济增长势必跌破6.5%而向6.0%靠拢。虽然从全年实现6.5%的增长目标的要求来看4季度不需要6.5%,但也不应低于6.2%。为此,4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见底回升十分必要,否则全年增长6.5%的目标可能落空。明年,出口增长下滑将更严重,政府不会再保6.5%,但应该会保6%,而保6%的压力也不小。在这一形势下,政府应该赶快採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速基础设施投资,包括加快项目审批以及鬆绑一些前期规定,使其增长在今年4季度有所回升,明年显着回升,进而确保今年6.5%,明年6.0%的增长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