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环保局对长安汽车处罚之时,正值长安汽车2015年刚刚突破年销售乘用车100万辆的关口,这也是中国品牌的汽车第一次实现这样的一个目标。
难道成熟的汽车企业真的会犯下如此敏感的错误?之所以是敏感,是因为2015年入冬以来,雾霾天气骤然增多,汽车尾气排放成为汽车行业越来越热门的话题。
其实,从长安汽车方面的解释来看,此次所谓的排放超标是一种“技术”原因,而非厂商故意或者品质不过关造成。所谓的技术原因,比如排放超标问题,是因为全新的汽车,由于没有经过磨合期,从而产生排放超标。这类新车如果经过一段时期或者数千公里的磨合期之后,本身超标的问题就能够自然解决。
但是,长安汽车被罚是否产品出了问题,并不是整个问题的重点。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于汽车产品的这种主动监测是否会成为北京市乃至全国各个地区的常态。
由于大气污染程度一直没有实质性的减缓,各级政府降低污染的压力与日俱增。同时汽车尾气被作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加强对汽车产品的排放管控就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
比如,北京市早在2013年2月1日就已开始实施比国五更严格的轻型汽车京五排放标准,本应与之同步的重型车京五则推迟至去年6月1日开始实施。而在2015年11月底,北京市正式发布第六阶段机动车排放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将于2017年12月1日起实施京六标准,目标是到2022年降低全市机动车排放污染20%~30%。
由于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天津、河北也都开始提高了对于汽车尾气排放的要求标准。甚至有报道称,2016年4月1日起,京津冀三地所有进口、销售和注册登记的轻型汽油车、轻型柴油客车、重型柴油车(仅公交、环卫、邮政用途),须符合机动车排放“国五”标准。
排放标准的提高,对于汽车企业来说都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长安事件意味着,地方政府对于汽车企业的检测将常规化。以目前长安汽车的优秀能力,都可能会遭遇到如此尴尬的问题,那么其他汽车企业呢?
这对于面对汽车价格下降、汽车市场增长低迷的汽车企业来说,原来可能刚刚好的汽车排放技术安排,不得不加大投入以使得汽车在更大的范围内适应检测部门的要求。这必然会降低单车利润水平,也对于陷入汽车市场增长困境的汽车企业来说,额外增加经营负担。
而从政府的角度来看,主动实施汽车排放检测工作,可能成为越来越多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一项主要工作内容。
因为,这种检测不仅仅是能够防治某些汽车产品排放超标的一项有效措施,从客观上也是政府收入增加的一个渠道,尽管这种收入增加可能并不是政府主观上所主动追求的目标。
从目前来看,从国四标准升级到国五标准,技术难度相对容易得多。因此,主管部门检测出来问题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但是,一旦在未来几年实施国六标准,因为从国五标准到国六标准升级的技术难度相对较高,这不仅仅对于汽车企业的成本压力增加很大,而且技术难度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这就意味着,未来一旦实施更高的国六标准,汽车企业将面临着成本与技术的压力,同时也会遭遇到主管部门不定期抽检带来的汽车排放标准可能不过关的压力。
这个时候,也许只有实施更加节能减排的新能源汽车策略才能完全避免这样的风险。而非常巧的是,由于国家在实施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的同时,更加严格的燃油消耗限值政策也将实施。两项政策的叠加,将共同促使汽车企业在产品结构的调整上,向新能源汽车战略倾斜。
最终,新能源汽车战略将成为所有汽车企业共同的核心战略,就像吉利汽车宣布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比重达到90%一样,这种情况在未来五年有可能成为中国汽车企业一个普遍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