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第二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夏季论坛在河南郑州市召开,此次论坛以“安全保障,创新引领”为主题。尤其,针对电动汽车安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据工信部数据统计,自2009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共31例,其中2015年以来发生17起,2016年上半年发生8起。截止2015年底,事故率达到0.17‰,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一倍多。
中国工程院秘书长、院士钟志华表示:“无论是国内还是全球,产业化速度越来越快,电动汽车的安全非常重要。以上事故统计可能有一定的标准,但是实际数量还要更多。同时还强调,安全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因为电动产业是一个颠覆性的技术和颠覆性的产业,前期的积累也比较少。从安全事故的比例来讲,电动汽车的安全事故并不一定高于传统燃油车,但是必须重视安全问题。”
打造电动汽车的安全应该从多方面来考虑,主要是三个大的方面,第一是政策法规和标准,第二是技术层面,第三是使用方面。
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李东提到:“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虽然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发展的基础仍需打牢。主要体现在动力电池的核心技术仍然在突破中,充电设施的配套服务仍然存在滞后问题。安全隐患正在逐步的显现,整车性能品质还没完全达到消费者的需求。”
与此同时,李东谈到:“和传统汽车相比新,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既重要又复杂,确实是涉及到了整个产业链,也涉及到了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从全产业链来说,事故原因涉及到的电池单体、电池组和管理系统、线束、高压部分、充电桩、充电站等等。近来的17起事故中有4起是电池系统的事故、有6起是相关部件的事故、有2起是充电系统缺陷引起的,当然还有5起是违规改装或者不当使用引起的。从全生命周期看,安全问题涉及的电池及整车的制造存储、运输使用维护、报废回收拆解等全周期的各个环节中。自2015年以来动力电池的存储运用、整车运行、老旧车的搁置这几个环节都出现了安全的事故。可以说安全问题是必须发展新能源汽车要解决的问题,当然也可以说,如果没有安全也就没有新能源汽车的未来。”
最后,科技技术部副部长阴和俊也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快速推进,在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过程中,暴露出许多不足,比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充电互联互通不畅、地方保护主义抬头、车辆安全隐患增加等问题。其中安全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特别是近一年以来,电动汽车安全事故呈现上升的趋势,除少部分低水平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进入市场原因外,也有由于自身安全防护性不足、充电和运营监控防护不够等所导致的安全事故。新能源汽车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新能源汽车整车的安全、动力电池单体及系统的安全、充电基础设施安全等诸多环境,需整车与动力电池以及基础设施各方面共同努力,加强整个系统工程技术的完善与提升,建立有效的运营安全及充电监控保障体系,加强安全监管,提高新能源汽车的运营效率,保障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效果,切实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