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6年,自主品牌汽车已有长安、长城等跃上“百万辆”经济规模,而“百万辆”恰恰是自主品牌挑战合资车企的根本。未来,布局海外将成为自主品牌成长壮大的关键,而现代集团是一个可供借鉴的样本。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长城汽车以107.45万辆的佳绩成为继长安之后,第二个迈过百万辆门槛的自主车企。上周二,长城汽车公布了105.50亿元的全年净利润,单车利润率超过很多跨国车企,进一步体现了自主百万辆的含金量。就此,中国经济网汽车在报道中称长城汽车称为“双百”好学生。
上周,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以《“产业规模论”之一:汽车巨头已赴千万辆之约》和《“产业规模论”之二:200万辆成高档车企门槛?》为题,阐述了规模经济再次促成全球汽车产业崭新的格局。今天,让我们把视线转至国内,看自主品牌是怎样以“百万辆”释放集体走强信号的。
长安、长城已然跃上“百万辆”经济规模
从长安、长城两家已经达到百万辆的自主品牌来看,短短二三十年时间,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引下,从最开始的简单模仿、逆向开发,到如今的正向研发,长安、长城分别通过合资办厂、聚焦战略等不同路径,一次次突破发展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