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认为暂缓一年双积分管理办法的实施时间较为合理,或者在2018年实施,但不计入考核以及实行积分可结转。
虽然“双积分”政策还未正式出台,但却已经在新能源车市引发了一系列鲶鱼效应。
近期,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郑立新公开表示,正在对新能源“双积分”政策做进一步研究。虽然该政策的实施早有定数,但政策是否会被严格执行,对企业发展又会存在哪些利弊,各车企均有不同程度的担忧。
“双积分政策被妥协的可能性不大。但政策的制定也需要照顾一下国际关系,最多是微调起步期政策。”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接受《汽车商业评论》采访时表示。
不可否认,一旦双积分政策正式发布,汽车市场或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
对于处在该政策发布“空窗期”的汽车市场而言,各企业的应对措施究竟会给市场造成哪些影响,崔东树向《汽车商业评论》发表了个人的一番见解。
降低积分比例并不是好办法
《汽车商业评论》:此前,您曾建议降低积分比例,这样的可能性有多大?
崔东树(全国乘联会秘书长):乘联会确实曾考虑建议降低积分比例,从原本的8%、10%、12%降低至5%、8%、10%。但后来我们和御捷的合作,被业界视为长城为应对双积分政策而做出的准备,对此您怎么看?未来是否会增加类似国内企业之间的合作?
我认为长城与御捷的合作更多是的为了满足长城的油耗积分。从短期来看,不失为一个捷径。同时,不排除有些油耗大户想通过这种方式解决积分难题。
但是,如果仅仅是凭借另辟蹊径的方式满足条件,而不是通过自身调整,加速新能源产品的研发,其发展仍会受到严重的制约。
您认为,双积分政策该如何健康、有效、平稳地进行汽车产品新一轮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首先,汽车市场应建立公平、公正的交易秩序与环境。其次,双积分政策应尽早明确,并预留给企业积极应对的时间。
当前,双积分管理办法对未达标企业的处罚暂无定论,政策的不明确无形给市场发展增添了诸多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