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车市愈发残酷的“淘汰赛”面前,不管是自主车企抑或合资车企,都有可能面临“被出局”的结局。
在车市持“微增长”的态势下,车企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态。而这在主流合资阵营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一部分企业,依托良好的产品布局和营销模式,持续向好;一部分企业,则在车市残酷的“淘汰赛”中逐渐败下阵来,积重难返。
据中汽协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7月份,德系、日系和美系乘用车分别占比20.3%、18%和12%,而韩系和法系占比仅仅只有3.9%和1.7%。主流合资品牌整体表现出来的状态,是两极分化加剧。即便是长期盘踞前三甲的为代表的法系车企,则处在一个战略转型的临界点,接下来两年才是战略验证期。
与此同时,主流合资车企对于SUV细分市场的依赖惯性,遭遇了今年SUV市场的下滑。从今年上半年的整体表现来看,过去是车市主力支撑点的紧凑型SUV、小型SUV细分市场均出现下滑,仅中大型SUV细分市场维持着正向增幅。这也使得过去将产品和营销资源过于倾向在中小型SUV细分市场的企业有些难以为继。
当然,这些仅是导致合资阵营格局裂变的短期因素。事实上,在告别连续多年的持续高增长后,中国汽车市场正在进入一个微增长的新常态。加之国内汽车消费趋势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和年轻化的态势,也使得合资汽车阵营的比拼开始从单纯的产品竞争逐步过渡至涵盖产品、品牌、营销等企业综合实力比拼新阶段。
这也就意味着,在过去几年中并未形成先期产品布局,并且在品牌和营销层面裹足不前的合资车企,必然会承受自下而上的发展压力。尤其是韩系和法系品牌,过去表现出了明显的“随行就市”的特征,车市向好大家一块儿“闷声发大财”,一旦车市下行,产品力和品牌力不足的问题就会让企业发展失去“后劲”。
“虽然今年前7个月车市整体增速较慢,但未来若干年内中国汽车市场依然会保持在7%左右的增长态势。”董扬对于国内车市的表现也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但其也强调和建议,车企应该在形势好的时候,大家就一起开拓市场,形势不好的时候,就静下心来提升管理,做好品牌。
但好在众多合资车企都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接下来的发力点也似乎聚焦在以下三个层面:首先是通过降价或新的营销手段,尽快消化库存,提振终端销量;其次,导入更多契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营销新周期;第三,则是从战略角度,提升企业产品、品牌和营销等层面的体系竞争力。毕竟,在车市愈发残酷的“淘汰赛”面前,不管是自主车企抑或合资车企,都有可能面临“被出局”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