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本曲线看,到2025年,所有贝格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合伙人郑?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称。
智能交通是闭环系统
“我们可以大胆的预测,未来的道路交通系统将突破人类感知和反应能力的限制,实现车辆智能化和自动化,成倍地降低事故和伤亡率;将突破交通流理论的约束,通过广义控制改变交通行为,实现交通自动化,成倍提升路网的交通承载能力;将突破信息不对称的约束,通过资源配置实现由个体和局部最优转变为全局最优,真正实现交通资源的高效利用。”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劲泉表示。
不过,在智能化实现路径上,也有人选择谨慎乐观。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表示,在智能交通发展过程中,我国往往是讲故事讲得最早、收获最晚,在制度建设上比较落后,虽然科研成果领先,但大多纸上谈兵,没有产生实在效益。
举例来说,智能交通又称信息物理系统,也就是把汽车看成是物理单元,它们之间要实现车车互联、车路互联、车人互联。这一设想是,建立一套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之间数据自动流动的状态感知、实时分析、科学决策、精准执行的一个闭环系统。
“如果把这个帽子套在我们智能交通上,哪些是物理设备?除了电动汽车本身是有物理系统进行控制之外,其他的都谈不上智能、谈不上无人驾驶。我们设想的是车可以与路互动,但是目前高速公路没有智能化,不能给车主提供很多信息,只能告诉你前面岔口还有3公里,GPS跟北斗也做一些简单的智能导航,但是我们希望道路对汽车的服务远远超过这些简单的服务。”何积丰说。
他认为,一个智能系统互联互通,需要解决四个问题:一是在多尺度下实现信息部件跟物理部件的有效深度融合;二是解决连续离散系统的时空特性;三是智能驾驶数据建模与仿真;四是多实体协同感知和交互。
“汽车是连续动作,计算机是离散动作,系统融合并不容易。所以不是把计算机简单地放在四个轮子上就能自动转起来。此外对非确定情况下的智能驾驶数据建模跟仿真是很难的。需要搞个几平方公里的测试场,测试不同环境下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程度,否则我们的车是开不到高速公路上的,但这个投资不是一点点的问题,据我所知,一个车厂投资没有100亿是做不下来的。” 何积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