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小时候对科学技术十分痴迷,在10岁时开始自学编程;在12岁时设计出名叫“Blastar”的太空游戏软件;宾大读书期间获经济学和物理学双学位,目前他是Paypal、SpaceX、特斯拉以及SolarCity四家公司的CEO,他就是伊隆——马斯克。
而他曾经借了250万开始创业并做电池起家;他又在事业巅峰期转向了汽车界,巴菲特曾投给他18亿;他曾用一年时间身价暴涨百亿,为人却又十分低调;他就是比亚迪创始人兼CEO——王传福。
他们两个人一个是现实版的钢铁侠,另一个是电池领域的技术学霸,两个人在电动汽车领域有着各自的见解。马斯克渴望用时尚豪跑满足高端消费群体,而比亚迪则利用自身在制造成本控制上的优势面向普通人群。当企业的实力不单单体现在汽车核心技术上,产业链的组成也能体现不同车企间的实力差距。
比亚迪拥有特斯拉没有的垂直整合产业链,比亚迪的六个核心技术全部自主研发,其整车90%以上的零部件为比亚迪自主生产,这使得比亚迪的汽车产品能够具有很高的性价比优势。
危机PK
两个品牌都有着各自要解决的难题。
特斯拉一方面是产能和本土化的问题。对于特斯拉来说未来推出低价Model 3成为了它进军中国市场的主要目标,而如何解决产能问题也是特斯拉需要面对的一大难题。
另一方面,特斯拉的对手越来越多,ABB纷纷开启电动化进程,豪华电动车市场特斯拉不再一家独大,同时像FF这样势均力敌的对手,虽然在小批量试生产阶段,但已经展现出比特斯拉更强的产品性能,马斯克该如何应对这些潜在的或已经成为事实的威胁?
还有一点,史上最长牛市的美股,还能支撑特斯拉“折腾”多久,依然是个未知数。
至于比亚迪,长久在低端产品阵营徘徊也非良策,吉利有领克,长城有WEY,但是比亚迪自身的高端产品线在哪里?
是跟戴姆勒合资建立的腾势吗?如果是的话,那也应该更新和丰富腾势的产品线了,而不是指着一款车打天下。
还有最为重要的是,比亚迪的问题则是电池路线的调整——从磷酸铁锂向三元锂电池路线过渡,比亚迪是否有足够的技术储备?相关车型的成本是否会因为三元锂电池有大幅增加?
就像矛和盾的关系,特斯拉应建立自己的产业链并且向低端普及,而比亚迪应自下而上完善自己的品牌形象,我们期待两个品牌在未来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