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造车新势力强势入局:国产特斯拉Model Y降价10余万争夺市场、蔚来发布电动轿车ET7、苹果牵手现代造车、百度则联手吉利想分一杯羹……
近期,德国车企大众集团以及汽车零部件供应巨头大陆集团、博世集团相继发出预警,全球范围汽车芯片短缺会影响汽车生产,已经威胁到全球汽车产业供应链安全。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汽车半导体市场规模为611.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5.6%。业内预计2021年将超1000亿元。
但与预期不同,2020年下半年汽车市场复苏较好。尤其是在有着庞大汽车市场的中国,疫情迅速得到控制,下半年甚至迎来反常的火热,汽车销量未受到太大影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汽车销量同比下降1.9%,远好于预期。
此外,汽车产业“缺芯”也与消费电子产品“争抢”芯片有关。疫情期间,居家办公令手机、笔记本、平板等电子产品需求猛增,这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汽车芯片的产能。
危机往往是“危”中藏“机”。业内人士认为,在产业对汽车芯片的重视程度陡然提升、汽车芯片需求量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国产汽车芯片厂商的机会已经出现。
此次汽车“缺芯”事件,从另一方面也在倒逼中国芯片产业做大做强。在国外芯片需求无法满足的情况下,更多的车企或零件供应商只能向国内芯片厂商寻求支持。这对国内芯片厂商来说,是不可多得的机遇。
对于解决汽车芯片短缺问题,一些有实力的车企业也在发力。国内车企在芯片领域布局较早的当属比亚迪。
比亚迪去年9月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以IGBT为主的车规级功率器件累计装车超过100万辆。自2007年开始,比亚迪也在同步进行车规级MCU的研发。
除了“比亚迪+华为”的组合,国内还有“上汽+英飞凌”“北汽+Imagination”“吉利+Arm”等汽车芯片组合研发制造商。但业内普遍认为,中国汽车芯片“突围”之路任重道远且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