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我们卖了200多辆车,连展车都卖空了。”成都一家长安新能源汽车4S店销售人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成都、广州等地多家新能源汽车4S店发现,在车企涨价预期下,3月新能源汽车销售火爆。而新能源车企却有喜有忧,一方面是源源不断的生产订单,一方面面临着原材料价格上涨、芯片短缺、供应链不稳等难题。新能源车企正通过降成本、稳定供应链等多种手段积极应对。
销售火爆
虽然家里已经有一辆日产的小轿车,但湖北襄阳的宋涛3月又买了一辆新能源汽车,他选择的是比亚迪宋。“我刚换房,小区的车位配有充电桩,充电方便。每天我回家就把车充上电,100多公里的续航足够我在市内通勤。”说起新买的车,宋涛非常满意。
“知道新能源汽车火,但没想到这么火。”宋涛表示,他的同学是比亚迪在襄阳当地的经销商,当他决定买比亚迪宋时,找了老同学询问能不能给他优惠。但即便是当地的经销商,也只能保证他在第一时间拿到车,连一分钱优惠都没有。
在油价上涨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性价比越来越凸显。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走访成都、广州等地多家新能源汽车4S店,销售人员普遍反映,3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均出现大幅增长。
在成都的一家长安新能源汽车4S店里,展厅里空荡荡的,展车刚被卖出。该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去年,我们门店一个月平均销售100多辆新能源汽车,今年3月销售了200多辆。3月销量大增是因为客户要赶在涨价前下单。因原材料涨价等原因,厂家生产已经供应不上销售了。现在下单,提货得3个月后。一些客户等不及,就直接买了展车。”
3月31日,长安新能源宣布对奔奔E-Star国民版多彩款价格进行调整,4月1日零时起该款车型官方指导价上调4000元。在此之前已通过长安新能源公众号、奔奔订车小程序等官方指定渠道支付意向金、订金的用户不受此次价格调整影响。
不仅是长安新能源,近段时间,特斯拉、比亚迪、理想汽车、蔚来等均对旗下新能源汽车的价格进行了上调,上调幅度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而没调价的车企也准备调价。
作为小康股份与华为跨界合作的新能源汽车AITO问界M5将在5月迎来价格上调。在成都一家AITO的4S店里,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这个车型下个月要涨价1万元左右。现在下单的话,提车时享受的是涨价前的价格。”
中汽协4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46.5万辆和48.4万辆,环比增长25.4%和43.9%,同比增幅均为1.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1.7%。
多重挑战
目前,新能源车企正承受着多重压力,包括原材料价格上涨、芯片短缺、供应链不稳等。
原材料价格上涨是新能源车企感受最强烈的压力。理想汽车CEO李想在微博发文称,二季度电池成本上涨的幅度非常离谱。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电池价格的上涨是非常厉害的,有一些厂商我们已经在沟通,涨价的比例超出我们的想象。”
除原材料涨价外,芯片短缺和供应链的不稳定也是目前车企遇到的难题。日前,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在最新的财报电话会上表示,主要面临的挑战在芯片供应,蔚来每辆车大约需要用1000颗芯片,其中有10%的芯片会不时面临供应紧张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基础芯片。
近期多地散发的疫情让新能源车企面临供应链不稳的难题。4月9日,蔚来汽车官方APP发布关于近期生产与交付情况的说明,自3月以来,因疫情原因,公司位于吉林、上海、江苏等地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陆续停产,目前尚未恢复。受此影响,蔚来整车生产已经暂停。
展望后市,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梅婷表示:“由于全球大宗商品短缺和供应链不稳定因素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叠加锂矿、钴矿的供应缺口尚未收敛,新能源汽车价格仍可能上涨。”
积极应对
面对挑战,车企通过控成本、稳供应链、拓上游等多种方式积极应对。
作为国内供应链最完整的大型汽车集团,广汽集团在稳定供应链及成本控制方面具有优势。公司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消化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尽量将电池、芯片价格上涨对消费者的影响降到最低。
此外,广汽集团还围绕芯片、智能网联、新能源三大方向加强投资布局,推动产业链补链强链,完成了对地平线、粤芯半导体、长鑫存储等芯片类企业的投资。
比亚迪的应对策略是坚持纯电动和插电混动“两条腿”走路。“如果说纯电动车重点解决了增购需求,那么插电混动则有效解决了更多家庭首购和换购需求,对庞大存量燃油车市场,形成了明显替代效应。插电混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变革相对温和,有助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实现从燃油车到纯电动车的平稳过渡。”比亚迪总裁王传福表示。
对于行业面临的原材料价格上涨问题,王传福建议,全面梳理碳酸锂资源布局和产能,增加国内开采量和国外进口量,维护市场供需,稳定价格预期,促进行业健康安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