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以下简称“乘联分会”)9月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虽然部分乘用车企业零售难以拆分到地区,区域总量和总体零售稍有差异,但近几年的车市增长总体呈现“北强南弱”格局。以2025年7月乘用车零售市场为例,北方地区较强,尤其是东北和华北地区,南方地区总体表现相对较差。
具体来看,北方地区车市2025年7月份额较上年同期提升0.9个百分点。东北地区车市这几年不断走强,2023年和2024年均实现较快增长,2025年7月份额仍然保持在5.9%的较高水平。南方经济好,但车市表现较差,华东地区2025年7月车市同比下滑较大,华南地区也较差。
报告显示,从各省销量的具体增长来看,北方地区的宁夏、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和山西等地车市表现相对较强,吉林等地表现也不错。
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车市好于东部地区车市,2025年7月,中部地区车市份额较上年同期增长1.5个百分点,中部的长江地区车市也有所回暖。
在乘用车消费结构方面,SUV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报告提出,SUV的零售表现在中西部地区相对较强,在东部地区表现相对偏弱,尤其是西北、西南地区SUV的需求比较旺盛。这与地形地貌相关,中西部地区以山区丘陵为主,SUV的市场需求相对较大,SUV动力表现也相对较好,形成SUV较强的特征。
新能源车零售方面,纯电动和插电混动表现较好。报告提出,目前,传统燃油车在中西部和北方地区需求仍然比较大,燃油车占比达到60%左右,而在东部的平原地区,尤其是南方地区,整体新能源车占比达到50%以上的水平。2025年7月,北方地区新能源车销量增长较快,也是插混占比提升明显的区域。
从具体省份来看,在海南和广西,新能源车的占比已经达到60%左右,呈现相对较强增长的态势。广东、江苏、浙江等地也达到50%左右的燃油车比例,新能源车呈现纯电动比例大幅提升的情况。
就2025年8月乘用车零售市场而言,乘联分会认为,在国家“反内卷”的号召下,8月初市场终端折扣有所回收,政策规范与行业自律协同效果显著,价格体系趋于稳健。7月末新一批资金陆续到位后,全国各地以旧换新补贴相继重启。重启后,多省份对资金使用计划进行了分领域、分时段的细化安排,优化补贴发放机制,实施更加精细化的执行策略,保障政策推进平稳有序,助力资金平稳使用至年底。区域间消费释放节奏差异得到有效调节,有助于缓解区域市场波动。各区域车市间分化有所缓解,终端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市场整体呈现稳健增长态势。
据乘联分会初步推算,8月狭义乘用车零售总市场约为194万辆左右,环比增长6.2%,同比增长2.0%,其中新能源车零售预计可达110万辆左右,渗透率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