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支点,港口的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基础支撑和重要保障。
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海丝研究院,对“一带一路”沿线重点港口进行系列深度采访、调研、报道,重点在分析老牌国际港口的发展历程与运营经验、国际贸易往来情况,发现“一带一路”中的“蓝色经济通道”如何打造,整体把握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港口码头及物流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力度和运营情况。
第一期,我们调研了“印度洋明珠”科伦坡港。第二期,我们的记者奔赴马来西亚,深入探访了马来西亚第一大港巴生港的状况,并实地查看了已于2016年奠基、由中国企业作为重要参与者的皇京港项目,这也是中马“一带一路”合作的重点项目之一。(李艳霞)
导读
在加厘岛开发第三个深水港,成为巴生港面向未来的重要布局。新港口预计将拥有3000万标箱处理量,高于北港和西港目前容量的总和。该项目旨在打造一个占地100平方公里的综合海港城市,包括工业园区和自由贸易区、商业地产和住宅,预计总投资达2000亿林吉特。 该项目可行性研究将于今年年底启动,需要至少一年时间完成,由巴生港务局负责。
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北岸的巴生港是马来西亚最大、最繁忙的港口,也是东南亚第二大港。坐拥优越的地理位置,巴生港约65%的货物都为中转货物,约35%的货物则服务本地市场。
巴生港由西港码头、北港码头和南点码头(Southpoint)组成,其中,西港码头由西港控股有限公司(Westports Holdings Berhad)运营,北港码头和南点码头由马来西亚MMC集团旗下的北港有限公司(Northport Malaysia Bhd)运营。
西港拥有8.4公里长的码头泊位和逾187公顷的堆场面积,主要负责处理巴生港的国际中转货物,吞吐量占巴生港的大多数份额。北港服务本地市场,是区域内东盟各国进出口的重要门户。西港与北港两大码头各司其职,逐渐将巴生港发展成为可与新加坡港匹敌的重要航运枢纽。不过,随着巴生港的货物吞吐量逐年上升,其处理能力也趋于饱和。8月底,马来西亚交通部长Anthony Loke表示,巴生港现有的两大码头将在2025年达到饱和,而且新加坡即将新建大型港口,马来西亚政府必须提前规划巴生港的发展方向,以保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