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工匠精神” 重塑“中国制造” - 家电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相关行业 > 家电 > 正文

弘扬“工匠精神” 重塑“中国制造”

2017-03-23 11:05:44   来源:   

“工匠精神”直击当前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比较浮躁的痛点,为供给侧改革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因此,只有每位企业员工都具备“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地追求品质,才能迸发创新力量,才能打造品牌,“中国制造”才能迈向“中国创造”。

“工匠精神”继去年首次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强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受访人士表示,“工匠精神”直击当前制造业大而不强、比较浮躁的痛点,为供给侧改革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要弘扬“工匠精神”,应从教育、体制以及文化等方面系统施策,需要更多的耐心。

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

“企业最大的短板是不能沉下心来提高质量,我们要采购最好的原料,严苛地追求质量,生产出不一样的光伏产品。”全国人大代表、晶科能源董事长陈康平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产品质量不高的根源在哪儿?全国人大代表、陕西法士特汽车集团公司齿轮联合一车间工人曹晶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产品缺质量、缺品牌,虽然有标准不高、技术水平不高等原因,但从根本上讲是缺少灵魂,中国制造业亟待弘扬“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继去年首次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工匠精神”,并且首次提出要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谭永华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有每位企业员工都具备“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地追求品质,才能迸发创新力量,才能打造品牌,“中国制造”才能迈向“中国创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需注入“工匠精神”,才能生产出更多符合消费新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抓住‘工匠精神’就是抓住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关键。”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如果中国不能摆脱浮躁,告别过去的“短平快”,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就难以从“世界工厂”走向“创新工场”“品牌工厂”;难以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从全球视角来看,如果没有“工匠精神”,将难以提升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长此以往,也将难保“世界工厂”的地位。

积极行动系统施策

记者发现,“工匠精神”已引发制造业人士的共鸣。当下,应如何培育“工匠精神”?

谭永华表示,应从教育入手,扭转教育导向,构建多层次的教育体系:一是应在各类教育中加强科学技能、人文素养的培养,做到“爱一行,干一行;干一行,专一行”。二是在国民教育中,除了理论教育,还要加强应用教育,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三是应当加强职业教育。四是完善对职工的培训体系,加强产业和学校的联动,不断适应新技术发展趋势,加强对职工的培养。

曹晶说,培养“工匠精神”,既要考虑工人待遇,还应当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一是随着工人技能的提升,应当提供与其相匹配的收入和福利待遇。二是打通人才晋升之路。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