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电到机器人 家电巨头竞逐新战场 - 家电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相关行业 > 家电 > 正文

从家电到机器人 家电巨头竞逐新战场

2025-02-20 09:59:57   来源:艾肯家电网   

在今年春晚上,扭秧歌的机器人激起了热烈的讨论,当大家把目光聚焦投向机器人产业时,家电行业跨界“玩家”的身影也“破圈”,引发高度关注。

在这股浪潮中,越来越多的家电企业开始跨界布局机器人领域。

跨界机器人赛道探索新蓝海

2月16日,工业机器人上市企业新时达发布公告,宣布其控股股东即将发生变动,将变更为海尔卡奥斯工业智能,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海尔集团。

2月14日,追觅创新智能机器人(广东)有限公司成立,经营范围就包括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工业机器人制造、智能机器人销售等,该公司由追觅创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2月5日,在广州举行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表示,“位于佛山顺德的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整条生产线均由美的机器人组成,可全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平均30分钟就能下线一台机器人,累计生产交付工业机器人超过8万台,打造了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的标杆。”

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格力做机器人已有很多年。目前也同很多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深层次合作,根据其需求为其定制服务和产品。”

从美的收购库卡、海尔控股新时达到格力自主研发工业机器人、追觅成立智能机器人公司,虽然路径不同,但是家电巨头们纷纷将触角伸向了机器人这片新蓝海。那么,家电企业为何跨界机器人?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战略意图?

家电市场饱和寻求新增长点

传统家电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成熟期,市场趋于饱和,存量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寻求新的增长点,家电企业将目光投向更具发展潜力的新兴领域,而机器人产业无疑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为3064亿元,预计到2026年产业规模有望突破5500亿元。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中国制造业领域对机器人的需求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从市场需求增长来看,中国制造业规模占全球总量的近三分之一,同时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这为机器人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医疗、农业和教育等新兴领域对机器人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或成为新增长点。从技术进步角度来看,中国本土机器人品牌在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在核心零部件方面,这将降低机器人制造成本,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从政策推动来看,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机器人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拓展业务版图构建未来竞争力

事实上,随着我国多家家电上市公司在机器人领域进行了深度布局与创新研发,已成为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并逐步借此扩大业务版图,构建未来竞争力。

早在2015年,美的就开始涉足机器人领域。如今,美的机器人与自动化板块业务零售营收已突破300亿元,拥有库卡、瑞仕格、高创、极亚精机等品牌,实现了从核心部件到整体方案、从硬件设备到智能系统的全覆盖,成为全球前四的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

据悉,库卡拥有超过50年的机器人制造经验和技术积累,美的以库卡的技术优势为基础,加强中国与海外团队的研发合作和技术整合,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加快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全面自主可控。美的机器人还聚焦中国制造的需求和特点,持续开发更多的应用场景,为汽车、航空航天、电子、消费品、物流、电子商务、医疗等行业提供柔性智能化解决方案。

格力电器作为中国家电制造业的头部企业,在智能装备领域已耕耘多年,根据格力电器2024年中财报,包括机器人、数控机床等业务在内的格力智能装备板块收入为2.6亿元,尽管占比较小,但仍在持续增长。

如果海尔卡奥斯与新时达本次控制权事项顺利完成,海尔卡奥斯核心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共同加强工业自动化领域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提升智能制造领域关键技术和产品能力,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促进新质生产力的转型升级。

家电巨头们捕捉到AI浪潮的机遇,敏锐地将目光聚焦到了机器人赛道,而跨界机器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通过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探索新兴前沿技术领域,同时也可以形成智能制造和机器人产业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家电企业也需要足够的战略定力,坚持创新驱动,持续研发投入,拓宽市场的边界。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家电企业已经是机器人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