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1日起,由于能源价格飚升,澳洲企业和家庭负担的能源费用大大增加,所引发的“蝴蝶效应”正在澳洲多个行业中显现出来。
能源格局大变
总部位于维州的Wilson Transformer公司,能源费用由原先的80万澳元增加到了150万澳元,涨幅达83%。其中电费上涨了3倍多。高峰价格由4.4分/千瓦时上涨到15.4分/千瓦时,非高峰价格由2.5分/千瓦时上涨到9.65分/千瓦时。
公司总裁Robert Wilson说:“这是个巨大的冲击,我们不能改变我们的价格,因为我们要参与 的到来对食品和杂货制造业是件好事。“我们认为这很好,这能让我们拥有更多的消费者。亚马逊可能开始还只是个小参与者,无法与超市相比,但他们会改变消费者的行为习惯,会改变消费者的交货模式。亚马逊是支持品牌发展的,因此这是个巨大的机会,它会成为我们的一个重要渠道。”
对于能源价格飚升的现实,Barden显得很担忧:“制造业要求的是长期投资,因此需要价格可负担的、可靠的长期能源供应。现在我们一些会员企业突然需要多付两三倍的能源成本,而且有时还只能得到一个期限为一年的合同,未来会怎样,谁都没有把握。对于许多企业来说,这是关乎他们还能否继续在澳洲经营的一大风险。”
Barden与一些CEO一起表达了他们对能源价格上涨和能源安全的抗议,称这会损害澳洲的经济。
制造商们责备零售业挤压其利润,但零售业也自有苦衷。今年早些时候,澳洲最大的连锁超市Woolworths的主席Brad Banducci称,高昂的水电天然气账单,成了Woolworths削减成本和提高效率的一大困扰,这一过程就好像“试图跑赢一头熊”。
目前全澳两大连锁超市Woolworths和Coles正应付来自廉价超市Costco和Aldi的竞争,控制成本成了当务之急。
钢铁制造商BlueScope的老板Paul OMalley将目前的状况直呼为“能源灾难”。CSR主席Jeremy Sutcliffe则呼吁,当前能源问题正在威胁企业的经营,在能源密集型行业,失业率会因此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