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用电量感知中国经济的温度与亮度 - 煤电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相关行业 > 煤电 > 正文

从用电量感知中国经济的温度与亮度

2019-05-26 08:31:02   来源:   


用电量被视为经济晴雨表。今年以来,主要经济指标稳中向好、特别是新型产业加速发展和居民消费活跃,带动企业用电持续较快增长。

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4月份全社会用电量5534亿千瓦时,同比提高5.8%。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光伏元件制造、互联网数据服务等用电增长均超过50%,显示出中国经济新动能不断壮大,新消费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新区域领跑电量增长

“4月份全国发电量增速进一步提高,西南、中南等地区发受电量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举行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孟玮一开场就拿用电数据测量经济温度

从用电等实物量指标运行情况看,中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分地区看,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14月,西藏、内蒙古、广西、湖北、安徽、海南和新疆的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均超过10%

过去是东部和沿海发达省份用电跑得快,现在已经改为西部和中南部省份领跑电量增长。除了基数较低因素,主要是脱贫攻坚、补短板等拉大基础设施建设。此外,还有城镇化率和居民家用电器水平提高,以及原生态环境带动旅游消费增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行业发展部副主任叶春说。

5月,西藏林芝,雅鲁藏布江沿线多处工地如火如荼。海拔3000的高原,工人们正忙碌着拉林铁路朗县站牵引变电所施工和设备基础浇筑。

中铁电气化局拉林铁路四电工程指挥部副指挥长白小伟说:今年以来拉林铁路大规模施工,铁路隧道、桥梁等3月份集中开工,用电量增加较大。下半年全线17个站房都要招标开工,用电量还将继续增加。

中电联数据显示,前4个月,西藏全社会用电量同比提高18.3%,增速居全国首位。

新动能不断壮大

中电联数据显示,4月份,制造业日均用电量达到近5个月最高值。

工业和制造业用电量平稳增长,数字化、信息化相关行业用电增速超前,反映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实现较快增长,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稳步推进。叶春表示。

4月份,风能原动设备制造、光伏设备及器件制造、新能源整车制造、互联网数据服务的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40.35%64.21%50.5%58.99%。抢眼的数字背后,是高技术及其装备制造业亮点频现。

全长138的自动化生产线,包含48台套高端智能装备,人、机、物料全部实现互联互通。这是徐工集团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条感应供电的旋挖钻机柔性生产线。

徐工集团坚持加强研发,实现了智能化、数字化蝶变升级,今年以来密集推出新产品,仅3月份,徐工品牌出口就超过1亿美元。

4个月徐州地区装备制造业订单满满,企业生产稳定,用电同比增长60.37%,一些小型装备制造企业4月份用电量增幅高达98.54%国网徐州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李颖表示。

曾经以煤为重的内蒙古,一季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计算机等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均实现大幅提升,智能电视、光电子器件等工业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带动用电量在全国前列。

新消费蓬勃快速发展

据中电联统计,14月,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提高10.5%10.9%,成为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最主要拉动力。互联网信息与数据服务、交通运输及仓储物流、住宿餐饮等行业用电量增速均表现亮眼。

电力数据折射出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速。一大批企业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发现新蓝海。

吉林白山市抚松县,一座现代养殖场里,生猪享受着高科技待遇。由京东数字科技提供的巡检机器人,可通过智能摄像头识别猪脸,从而估算胖瘦控制饲料投放;同时分辨猪声,以监控疫病降低风险。

湖州织里,几天前举行的淘宝直播亲子节24个小时通过直播平台累计销售童装30万件。

不断改变的生活方式,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消费场景,个性化、智慧化的消费新趋势,正激活庞大的国内需求市场。

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14月网络零售提速,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2.2%,完成快递量同比增长24.8%

14亿人口的超大内需市场,大众消费升级态势明显。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说,新消费孕育着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将给中国经济注入更多信心和韧劲。 来源: 新华网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