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比较表明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较快 - 宏观数据宏观经济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 宏观数据宏观经济 > 正文

国际比较表明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较快

2016-09-08 14:23:01   来源:   

  劳动生产率 1 与经济增长高度相关,从世界平均水平来看,劳动生产率增速加快时,经济增速也加快;劳动生产率增速回落时,经济增速亦减缓。劳动生产率成为决定一国经济是否具有未来增长性的标志性指标。

 

  一、我国劳动生产率持续稳定提高

 

  从 1996-2015 年 20 年的数据来看(见表 1 ),我国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变动大概呈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单位劳动产出 2 大幅提高。 1996 年,我国单位劳动产出仅有 1535 美元,此后逐年稳步提高,至 2015 年已提高到 7318 美元,增加了近 4 倍。

 

  二是劳动生产率增速较快。 1996-2015 年,我国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速为 8.6% ,大大高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前的 2005-2007 年,分别比上年增长 10.3% 、 12% 和 13.1% ,均达到了两位数的增长。

 

  三是持续增长、波动较小。 1996-2015 年,我国劳动生产率持续高速增长, 2007 年达到高峰,增速为 13.1%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近几年增速略有回落,但 2011-2015 年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速仍达 7.3% 。

 

  表 我国劳动生产率水平及增长率

 

劳动生产率(美元 / 人)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 )

1996 年

1535

8.9

1997 年

1652

7.6

1998 年

1772

7.3

1999 年

1885

6.4

2000 年

2018

7.0

2001 年

2172

7.6

2002 年

2347

8.1

2003 年

2561

9.1

2004 年

2801

9.4

2005 年

3088

10.3

2006 年

3459

12.0

2007 年

3912

13.1

2008 年

4290

9.6

2009 年

4674

9.0

2010 年

5146

10.1

2011 年

5586

8.6

2012 年

5990

7.2

2013 年

6423

7.2

2014 年

6866

6.9

2015 年

7318

6.6

                                  数据来源:国际劳工组织,采用 2005 年不变价,下同。

 

我国劳动生产率及增长率变动

                                             \  

                                 数据来源:国际劳工组织。

 

  二、与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速较快

 

  与世界主要经济体比较发现,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单位劳动产出水平大大高于我国,但增速持续回落。我国虽然单位劳动产出水平较低,但增速较快。这也反映出我国经济较有活力,未来增长潜力较大。

 

  (一)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速较快。与世界、美国、欧元区、日本以及印度 1996-2015 年的劳动生产率比较发现,最近 20 年的时间里,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速是最快的(见表 2 及表 3 )。

 

  表 2  世界及部分经济体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

 

世界

美国

欧元区

日本

印度

中国

1996 年

1.6

2.0

1.0

2.3

5.5

8.9

1997 年

2.3

2.6

1.7

0.8

2.4

7.6

1998 年

1.0

1.9

1.1

-1.7

3.9

7.3

1999 年

1.6

2.8

1.0

1.0

6.9

6.4

2000 年

2.8

2.9

1.5

2.8

2.1

7.0

2001 年

0.0

0.9

0.9

0.3

1.2

7.6

2002 年

0.7

2.3

0.2

1.7

1.6

8.1

2003 年

1.0

2.3

0.2

1.8

4.4

9.1

2004 年

2.4

2.8

1.5

2.0

4.9

9.4

2005 年

1.6

1.5

0.6

0.9

6.9

10.3

2006 年

2.5

0.5

1.4

1.3

8.9

12.0

2007 年

2.4

1.4

1.1

1.3

8.8

13.1

2008 年

0.3

-0.6

-0.4

-0.7

4.3

9.6

2009 年

-2.3

1.4

-2.7

-4.3

8.2

9.0

2010 年

2.9

2.7

2.6

4.5

9.1

10.1

2011 年

1.5

0.7

1.5

0.6

6.5

8.6

2012 年

1.0

0.4

-0.4

1.9

4.0

7.2

2013 年

1.3

1.8

0.4

0.6

5.4

7.2

2014 年

1.0

0.4

0.3

-0.8

5.7

6.9

2015 年

1.1

0.9

0.6

0.9

5.6

6.6

数据来源:世界、美国、日本、印度和中国的数据来自国际劳工组织,欧元区数据来自欧洲央行。

 

  表 3 平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

 

世界

美国

欧元区

日本

印度

中国

1996-2015 年

1.3

1.6

0.7

0.9

5.3

8.6

1996-2007 年

1.7

2.0

1.0

1.2

4.8

8.9

2008-2010 年

0.3

1.2

-0.2

-0.2

7.2

9.6

2011-2015 年

1.2

0.8

0.5

0.7

5.4

7.3

 

   1996-2015 年,我国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速为 8.6% ,比世界平均水平高 7.3 个百分点,明显高于美国 1.6% 的水平,比增速较快的印度也高 3.3 个百分点。

 

  印度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特点与我国相近,但增长水平低于我国。 1996-2015 年,印度劳动生产率增速平均为 5.3% ,比世界平均水平高 4 个百分点。

 

  发达经济体中,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速大幅回落。美国劳动生产率在危机前相对稳定, 1996-2007 年平均为 2% ,不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大大高于其他发达国家;但 2011-2015 年仅为 0.8% ,比危机前下降了一半多。

 

  日本劳动生产率增速低、波动大。 1996-2015 年,日本劳动生产率增速仅为 0.9% ,比世界平均水平低 0.4 个百分点,属于较低的增长水平。由于日本经济外向度较高,日本劳动生产率增长波动与世界经济波动密切相关, 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2008 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均导致日本劳动生产率负增长。

 

  欧元区劳动生产率增长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除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外,还由于欧元区成员国持续增加、经济发展程度参差不齐等。

 

2 世界及部分经济体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

\

 

  (二)我国劳动生产率水平提高较快。 2015 年,我国单位劳动产出提高至 7318 美元,比 1996 增长了将近 4 倍;而印度单位劳动产出提高至 3559 美元,增长了近 2 倍。我国与世界平均水平及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缩小, 1996 年我国单位劳动产出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10.6% , 2015 年已达到 40% ,相当于美国的比重也从 2.1% 提升到 7.4% 。

 

  (三)我国单位劳动产出仍然较低。 2015 年,我国单位劳动产出只有 7318 美元,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18487 美元。与美国的 98990 美元相比,差距更大。

 

  表 4 世界及部分经济体单位劳动产出

  ( 2005 年不变价,美元 / 人)

 

世界

美国

日本

欧元区

印度

中国

1996 年

14453

73880

65648

54768

1340

1535

1997 年

14792

75782

66174

56470

1372

1652

1998 年

14946

77219

65019

57809

1425

1772

1999 年

15180

79411

65700

59144

1524

1885

2000 年

15606

81720

67568

60767

1555

2018

2001 年

15601

82459

67759

61469

1574

2172

2002 年

15707

84392

68897

62105

1599

2347

2003 年

15864

86318

70124

62885

1669

2561

2004 年

16241

88776

71556

64444

1751

2801

2005 年

16497

90072

72209

64992

1872

3088

2006 年

16906

90542

73183

66391

2039

3459

2007 年

17310

91773

74157

68007

2218

3912

2008 年

17359

91242

73637

67745

2314

4290

2009 年

16963

92560

70477

64946

2503

4674

2010 年

17449

95069

73631

66586

2731

5146

2011 年

17711

95724

74108

67559

2909

5586

2012 年

17883

96062

75510

67083

3024

5990

2013 年

18107

97748

75958

67164

3189

6423

2014 年

18285

98116

75376

67867

3370

6866

2015 年

18487

98990

76068

68631

3559

7318

  注:欧元区数据为 19 个成员国平均值。

  数据来源:国际劳工组织。

 

  三、未来我国劳动生产率仍有提升空间

 

  可以预期,我国劳动生产率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保持较快增长,提升的空间仍然较大,主要因素如下。

 

  (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经济增长的动力逐渐由传统产业向主要依靠新技术、新产品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转变。随着具有更高生产效率的新经济行业的涌现、发展与壮大,劳动力配置结构将不断得到优化,进而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二)人才红利逐渐显现。一方面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10 年左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13 年左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我国的教育模式正逐步完善,正逐步从以获取知识为主,向强调创新思维的素质教育模式转变,这有利于未来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持续增长。

 

  (三)创新驱动作用日益增强。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更加强调质量效益,坚持把改革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重心放在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上,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把经济增长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已经并将继续取得明显成效,这有利于持续提高我国劳动生产率。

 

(四)劳动力市场逐步完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政府不断完善就业机制,市场机制在我国劳动力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这有利于提升劳动力供给与行业需求间的匹配度。使低生产率部门的剩余劳动力更顺利地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也有利于就业的自由选择,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更加有效配置,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注: 1 、 研究劳动生产率应以全要素生产率较科学,但中国还不具备测算全要素生产率的条件。因此,本文采用的是国际劳工组织按就业人口测算的劳动生产率(即不变价 GDP 与就业人口之比)。  

2 、指每个就业人员的产出,即本文所指的劳动生产率。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