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底开始,银行业首次进行MPA考核(宏观审慎评估体系),随着6月末的来到,第二次MPA考核即将到来。招商证券最新发布的报告称,MPA实施的效果之一是商业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速下滑,广义信贷同比增速放缓。同时也会使M2和社融同比增速放缓。报告预测,预计年内剩余时间降准次数大幅减少至1-2次,2016年末M2的增速终将回升至13.1%。
从MPA宗旨来看,央行并非要金融机构过快地去杠杆,而是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角度,引导商业银行根据经济增长和自身资本金的实际情况,达成合理的广义信贷增速。
MPA包含7个大方面,共14项指标。大多数指标都存在于过去的监管体系当中,新增加的指标是总损失吸收能力(暂不执行)和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跨境风险加权余额,央行资金运用情况,这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和防范外债风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行MPA最大的变化是从狭义信贷考核转变为广义信贷考核,其核心约束是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MPA中考核广义信贷增速的上限可能在20%-26%之间,具体依各银行情况而定。如果超过这个上限,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则不达标,从而造成资本和杠杆情况不达标、整体不合格,直接降为C档。
报告认为,MPA实施的之一让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收缩,总资产同比增速下滑,广义信贷同比增速放缓。
目前,央行的货币政策是从稳健偏松转向更偏中性,央行非常慎重采取降息或降准的操作,因此,降息的概率很低,降准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次数也大幅减少。报告预计,除非未来资本市场发生较大的动荡,预计年内剩余时间降准次数减少至1-2次,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配合MLF、SLF向商业银行补充不同期限的流动性,全年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幅度降至100-150bp,较2015年250bp的降幅大幅减少。
如果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出现持续收缩,央行态度转向更偏中性,在这两方面的影响下,商业银行的预期出现变化,债市的流动性可能更容易受到冲击。不过,由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收缩刚刚开始,央行并未要商业银行过快去杠杆,而是要更为合理的增速。并且,央行在2013年6月的“钱荒”之后非常重视银行间流动性的稳定,也出台利率走廊等措施保证银行间利率的平稳,今年6月再次出现“钱荒”的概率较低。
MPA的实施使得M2和社融同比增速也会放缓,报告分析,MPA对广义信贷增速的制约,会极大地限制商业银行对于其他金融机构债权的同比增速,反映在信贷收支表中就是股权及其他投资增速放缓。
对此招商证券给出三种条件假设:
按照当前股权及其他投资规模增速下行的速度预测,至12月末将降至56%;按中性速度预测为68%,乐观情形下预计为78%。
考虑到受MPA的影响非银同业贷款增速放缓,以及地方债务置换的影响,按当前的下行速度假设,预计2016年人民币信贷投放12万亿,地方债务置换存量信贷至少超过万亿,而2015年信贷投放11.7万亿,地方债务置换的规模5000亿元左右。需要注明的是,社会融资规模中的信贷仍是按照2015年老口径计算,因此在同等情况下,新老贷款口径增速不同。此外,MPA也把委托贷款纳入考核。
在中性情况下,招商证券预计2016年末M2的增速终将回升至13.1%,低于2015年末,但高于4月。2016年末社会融资规模的同比增速为12.5%,共投放17.3万亿元,低于4月,也低于央行目标值13%。
报告同时指出,表外理财以及委外的规模仍会出现趋势性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