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发改委专家预计,下半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预计全年经济增长速度在6.5-6.8%之间;下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将继续保持温和上涨态势,工业消费品价格下行压力减小,预计全年CPI涨幅在2%左右。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专家徐连仲和何晓英周三(7月20日)在中国证券报撰文指出,当前经济和价格运行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来解决,但短期内,从需求侧稳定经济增长的措施也必不可少,同时,还要提高居民的容忍度和承受能力,引导预期,为供给侧结构改革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舆论环境、社会环境。
文章认为,当前国内消费增长总体平稳,出口形势较为严峻,稳增长的重任主要落在投资上,但从当前形势看,投资稳增长难度在加大。传统产业和过剩产能行业正处在去产能的重要阶段,企业扩大投资的机会和动力减小,加上部分领域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因此,预计民间投资不振短期内也难以改变。
其次,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外部环境仍然十分复杂,不确定因素很多。世界经济仍显脆弱,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势头减缓,前景不佳。在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性因素有可能增加,地缘政治风险对全球经济的冲击进一步显现。
文章认为,从影响CPI变化的具体因素看:食品价格涨幅整体将稳中略降。其中,粮食价格将继续保持稳定;猪肉价格涨势趋缓,四季度可能有所回落;鸡蛋和蔬菜价格累计同比涨幅将有所回落。而工业品价格降幅将进一步减小,钢铁煤炭等产品价格水平接近生产经营的盈亏平衡线甚至在平衡线之下,年内继续大幅下跌的空间很小。
综合来看,预计在后期天气条件正常情况下,全年粮食产量仍将保持较高水平,粮食供给偏宽松的局面尚难转变,加上种粮成本增长势头趋缓、国际市场粮价仍处低位等因素,预计下半年粮食市场价格总体继续稳中偏弱运行,成品粮价格保持基本稳定。
今年以来,生猪价格明显上涨,生猪养殖利润扩大,养殖户积极性较高。预计随着三季度猪肉消费进入淡季,猪肉价格将逐步高位稳定。四季度后,随着春节后补栏的仔猪逐渐进入市场,猪肉供应量将不断增加,猪肉价格将有所回落。鸡蛋价格预计三季度将会有所上涨,四季度会回落走低。蔬菜价格将呈季节性波动,同比累计涨幅将有所缩小。
政策稳定性和灵活性并重
对于未来的政策方向,文章建议,当前,经济企稳的基础尚不牢固,因此,各项稳增长的政策力度不能减弱,要继续保持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保持政策定力,但与此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政策灵活性,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提高政策效果。
在继续坚持稳健中更加灵活的货币政策取向,保持货币供应稳定增的基础上,要积极采取措施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促进市场利率下行,努力防止增发货币“脱实就虚”,推高资产价格,增加通货膨胀压力。继续加大财政对经济支持力度,落实好减税降费各项措施,推动企业负担下降。
文章称,要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通过市场导向、财政支持、社保托底,促进过剩产能的有效淘汰。鼓励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兼并重组,加快完善和推进破产清算制度,同时要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保障措施。在房地产市场,要引导各地分城施策,精准调控,确保房地产市场整体平稳发展;避免短期内政策变动频繁,调控力度时松时紧的现象。
文章认为,市场的短期波动,往往与炒作和预期的变化有关。当前,国内市场主体众多,游资规模巨大,国内外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也不少,从英国脱欧、美联储加息、厄尔尼诺现象,还有各种地缘政治问题此起彼伏,各种炒作题材十分丰富,从汇市、股市到期市,从大宗工业品到小宗农产品,今年以来都出现过价格大幅波动。
因此,近期,重点要加强英国脱欧对中国资本市场、对外投资、贸易等相关领域影响的研究,并早做应对。此外,还要加快国内资本市场相关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稳步推进汇率市场化,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强对股市、期市违规资金的常态化监测监管,加强信息披露。还必须加大信息发布力度,以更有力的方式发出权威声音,有效引导市场预期,增强市场理性,促进经济和价格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