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31日发布《关于强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意见》及18个专项实施方案,主要涉及冬季清洁取暖、工业污染防治、机动车尾气治理、扬尘综合整治、露天矿山整治、城乡增绿扩容及健全治理机制和强化组织保障等方面内容。
这是记者从河北省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大会获悉的。
河北省工业企业排放量占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六成以上,其中钢铁、水泥、电力等高耗能高排放产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粉尘排放量,分别占全省工业排放量的75.7%、87.2%和87.5%,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源头。河北省此次出台重点产业结构优化、城市工业企业退城搬迁改造、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整治“散、乱、污”企业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专项实施方案,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从根本上整治工业污染问题。
河北省一次性能源消费中,煤炭占86%左右。一次PM2.5排放主要来自燃烧源,占39%以上,其中散煤占燃烧源的88%以上,是造成冬季采暖期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个问题,河北此次出台农村散煤治理、城镇集中供暖、燃煤锅炉治理、火电行业减煤、劣质散煤管控专项实施方案,提出将推动火电行业去产能、加快淘汰燃煤小锅炉,并推动农村散煤治理,今年完成134个县、180万户农村煤改电、煤改气。
河北公路运输量较大、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排放较多。河北出台机动车尾气治理、强化交通运输领域污染防治专项实施方案,提出改变交通运输结构,今年70%的运煤车辆将走专用通道,9月底前环渤海集疏港煤炭,全面禁止接收柴油货车运输,一律由铁路运输。
在“治污减排”的同时,河北还将优化土地使用结构、增加绿地湿地规模,扩大环境容量。河北提出,将强化城市空间管制和绿地控制要求,保障生态建设用地,严禁以各种理由违反规划挤占生态用地,严禁见缝插针建设房地产项目。到2020年,河北将新增造林面积1600万亩、绿地面积18万亩。
针对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统筹协调不到位、应急处置不到位、资金投入不到位等问题,河北此次还出台重污染天气应对及采暖季错峰生产、大气环境监测、大气污染防治监察考核、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宣传工作专项实施方案,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河北省提出,今年全省PM2.5浓度力争比2016年下降10%左右,冬季取暖期PM2.5浓度力争比2016年同期下降15%以上。到2020年,全省PM2.5浓度降至57微克/立方米,煤炭消费比重大幅下降、全省压减散煤3000万吨以上。
相关新闻
邯郸56家钢铁焦化企业实施390个大气污染治理项目
日前,邯郸市启动钢铁、焦化行业大气污染治理行动,29家钢铁企业、27家焦化企业将累计实施390项大气污染治理项目,达到特别排放限值要求。
据介绍,邯郸29家钢铁企业将于今年完成治污升级改造项目313项,重点对烧结球团、高炉、转炉和物料储运等生产工序实施达标治理,确保8月底前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全部达到特别排放限值要求。27家焦化企业涉及治理项目77项,包括焦炉烟气脱硫、脱硝治理,钢铁联合企业建设干熄焦及配套建设污水深度处理设施等。
作为资源型老工业基地,钢铁、焦化企业是邯郸的耗煤大户、排污大户。据测算,钢铁、焦化企业年排放烟粉尘14.1万吨、二氧化硫6.9万吨、氮氧化硫5.5万吨,分别占全市工业企业排放总量的73%、63%、48%,开展两大行业污染治理,是今年邯郸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
近年来,邯郸共实施钢铁、焦化、电力、水泥、玻璃等行业环保治理工程3700余项,总投资200.3亿元。一系列治理工程虽然降低了大气污染物排放,但仍有较大减排空间,特别是钢铁企业执行特别排放限值后,可减少烟(粉)尘排放三分之一以上,焦化企业全部建成脱硫、脱硝设施后,年可减排二氧化硫1337吨、氮氧化物5841吨。
为确保按时完成治理工程,邯郸市把钢铁、焦化行业污染治理情况纳入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重要内容,要求各地“一企一策”推进工程治理。9月1日起,未达到特别排放限值要求的钢铁企业,将不予办理排污许可证并依法责令停产整治;11月15日起,未实现达标排放的焦炭企业,依法责令停产整治。(河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