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2年1月20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罗俊杰,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介绍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现将钢铁行业相关信息整理如下: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 田玉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引领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环境和诸多风险挑战,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砥砺攻坚、奋发作为,强化“六稳”举措,落实“六保”任务,深入实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工业经济总体保持恢复发展,信息化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十四五”实现了良好开局。去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总体呈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工业经济持续恢复发展。去年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我们把促进工业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采取了一系列举措。通过着力加强规划引领和政策引导,陆续发布实施了一批工业和信息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十四五”规划,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工业稳增长的政策举措,积极应对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能源要素趋紧等带来的不利影响,统筹施策,达到了保主体、稳投资、促消费的目标,有力保障了工业生产总体平衡,平稳发展。去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加9.6%,两年平均增长6.1%。其中,去年三季度工业增速曾一度下滑,四季度随着我们振作工业经济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显现,下滑势头得到了扭转,工业经济增速逐步回升。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去年的工业经济发展总体良好,成绩喜人,也来之不易。
二是产业转型升级明显加快。去年我们把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作为重点,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全力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大力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主要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效果:一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成效显著,网络平台安全体系已打造成型,“5G+工业互联网”已经形成了20个典型应用场景和10个重点行业领域的实践活动,创新应用水平处于全球第一梯队。二是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我们制定出台了工业领域和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稳步推进,全年累计粗钢产量同比减少3200万吨,下降了3%。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了5.5%,这个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三是新兴产业保持了较快发展,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带动作用增强,发展较快。工业软件、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增速强势。特别是大家比较关注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去年的产销量都超过了350万辆,同比增长1.6倍。所以说,去年的产业转型迈上了快车道。
三是中小企业纾困发力增效。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稳增长、稳就业的一项长期战略,在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机制的领导下,工信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协同各地方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不断优化中小企业的营商环境,进一步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不断加大持续优化政策和服务供给,推动出台一系列中小企业纾困帮扶、惠企让利的政策,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的长效机制,目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减税降费、普惠金融等政策利好不断释放,减轻企业负担的效果比较明显。同时,我们着力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的快速发展,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等政策文件。目前,全国专精特新企业有4万多家,“小巨人”企业达到476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848家,成为所在细分行业领域的标杆型企业,一大批创业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和成长。
四是信息通信业实现新跨越。去年,我们进一步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赋能作用,持续完善和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大力培育新业态新应用,不断提升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能力。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发展速度持续加快。去年全年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8%,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同比增长17.7%,“双千兆”网络设施建设加快,千兆光网覆盖3亿户家庭,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达到142.5万个,全国51.2万个行政村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这都是历史性的。贫困地区通信难的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这在国际上也是成效显著的。行业监管创新拓展,取得了实效。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等一些专项工程取得了较大进展。安全基础不断夯实,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管理扎实推进。同时,整个信息通信积极参加和保障国家重大活动,去年我们圆满完成了建党10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通信和网络安全保障任务,目前在全力以赴地保障冬奥会、冬残奥会的通信和网络安全工作。两地三赛区所有的场馆目前已经实现了5G的全覆盖,为赛事云转播、智慧冬奥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根据最近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圆满完成了全年的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能否请具体介绍一下包括5G、工业互联网等在内的信息通信业的详细发展情况?谢谢。
赵志国:
去年信息通信业深入实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推动信息通信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加快融合,实现了新的跨越。全年电信业务收入规模达到了1.47万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电信业务的总量达到了1.7万亿元,同比增长27.8%。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加强“十四五”谋篇布局,政策规划体系加快完善。印发《“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启动“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5G应用“扬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新型数据中心发展、IPv6流量提升等5个三年行动计划,共同构成了信息通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二是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效显著,数字化转型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新增5G基站数达到了65.4万个,5G手机终端连接数也达到了5.18亿户,千兆光网覆盖到了3亿户家庭,建成全国首批29个“千兆城市”,推动我国“双千兆”网络能力、用户水平和创新应用发展取得良好成效。“云网边端”协同发展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基本成型,“5G+工业互联网”在采矿、钢铁、电力等10个重点行业形成了远程设备操控、机器视觉质检等20个典型应用场景,赋能千行百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三是行业监管迈出坚实步伐,监管效能持续提升。行业监管现代化水平提高。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体系初步成型,全国“一盘棋”的监管格局加快构建。平台治理实现重要突破。组织开展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和信息通信服务感知提升行动,企业经营合规性、行业生态开放度、用户体验满意度应该说明显提高。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纵深推进。建成了全国APP检测平台,具备了每个月能够检测18万款APP检测能力,开展APP技术检测,对开屏弹窗信息“关不掉”“乱跳转”的问题,通过整治基本解决。
四是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安全防线更加牢固。出台《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规定》,设立国家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的管理制度,打造5G应用安全创新示范中心,提升5G应用安全保障能力。全面实施车联网卡实名登记管理,应该说车联网安全管理体系基本建立。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级分类管理,优化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政策环境,深化行业源头治理,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取得了较大突破。
五是服务民生走深走实,数字生活更加便利。电信普遍服务向纵深推进,历史性实现全国行政村“村村通宽带”,帮助更多人搭上“数字列车”。面向农村脱贫户等特殊群体,开展精准降费等相关工作,累计让利超过了80亿,大幅降低网络使用成本。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首批217家网站和APP完成了适老化改造,并通过了评测,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5G技术赋能“智慧冬奥”,打造智慧观赛、云转播服务、智慧场馆等智慧应用产品,进一步丰富观赛体验,提高赛事服务和场馆的运营水平。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信息通信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继续加大5G建设力度和创新应用,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提档升级,加快构建敏捷精准高效的行业监管体系,稳妥推进网络和数据安全产业创新发展,最终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谢谢。
人民邮电报记者:目前我国5G网络建设和应用有哪些成果,还存在哪些不足?对于5G接下来的发展,工信部有哪些部署和安排,重点是什么?谢谢。
赵志国:
去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汇聚产业各方力量,扎实推动5G创新发展,应该说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是政策引领不断加强。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9个部门,印发了《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也就是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5G融合应用,培育壮大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联合卫健委开展“5G+医疗健康试点”,丰富5G技术在医疗健康行业的应用场景,培育智慧医疗健康发展标杆。会同教育部开展“5G+智慧教育”的应用试点工作,推动5G技术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是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5G网络,截至去年底,全国的5G基站数超过了140万,其中共建共享的5G基站也超过了80万个,5G网络已覆盖全部的地级市,超过98%的县城城区和80%的乡镇镇区,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通过去年一年不断在提升。全年我国5G手机的出货量也达到了2.66亿部,同比增长了63.5%,呈现出了稳步增长的态势。
三是应用创新量质齐升。举办了第四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征集到了近7千家参赛单位超过1.2万个项目,参赛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再创新高。5G+4K/8K超高清视频、5G+AR/VR等相关应用,去年在建党100周年的文艺演出、赛事直播、居住服务、购物等多个场景应用,应该说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工业、文旅、能源、交通等领域的5G应用也在逐步拓展,以“5G+工业互联网”为例,远程设备操控、机器视觉质检、生产效能管控等典型的应用场景,已经在采矿、港口、钢铁、电力、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深度应用,助力企业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发展,成效也比较显著。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5G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技术产业待突破、商业模式有待进一步成熟、生态环境也有待进一步优化等相关挑战,所以也亟需统筹各方面的力量,合力推动5G规模化发展。2022年是5G应用规模化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完善5G网络覆盖,加快推动5G与垂直行业的深度融合,重点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不断夯实5G产业基础,推动产业界开展5G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企业积极参与5G系列国际标准的制定,推动企业及时推出多层次的5G芯片、模组等相关产品,从而满足行业应用的差异化需求,推动5G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型的消费终端发展,从而丰富5G技术应用的载体。
二是扎实推进5G网络建设,适度超前开展5G网络建设,深化共建共享,继续扩大县城和乡镇覆盖的广度,提升5G网络在高铁、交通枢纽、购物中心等人流密集区域以及在工业、医疗等重点行业的深度覆盖水平。
三是推动5G应用规模化发展,落实好《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举办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大赛,做好“5G+医疗健康”“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的相关工作,推动5G技术赋能转播、出行等场景,从而更好助力智慧冬奥。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挖掘一批产线级、车间级等典型应用场景,推动5G全连接工程建设。实施5G个人应用的加速计划,力争推出一批新型终端、APP等应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