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我国消费市场加快回暖,活跃度显著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日益明显。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4.2万亿元、同比增长6.8%,上海、北京、重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万亿元;服务零售额表现更为亮眼,增长18.9%,增速显著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3.2%,较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上升16.6个和6.0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全面促进消费,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是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内在要求。
消费的稳定恢复离不开良好的政策环境,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今年7月份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强调,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8月份召开的国务院第二次全体会议明确提出,继续拓展扩消费、促投资政策空间,提振大宗消费。为贯彻落实相关决策部署,有关部门坚持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中之重,就提振大宗消费、促进服务消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商务部将2023年定为“消费提振年”,就优化消费环境、营造消费氛围、改善消费条件等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各地也纷纷发布扩大消费政策措施,促进消费市场稳定恢复。
政府部门围绕各重点消费领域、关键消费环节推出的务实举措,有效释放了消费潜力,激发了消费活力。随着消费领域政策“组合拳”效果不断显现,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引擎的作用日渐凸显。在消费市场总体复苏的同时,重点商品和服务、重点时段消费增长显著,景气水平明显提升。在商品消费方面,升级类和绿色类产品受到青睐,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7.5%,占新车总销量近三成,体育娱乐用品消费同比增长8.3%。在服务消费方面,前三季度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4.2%,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46.1%,比去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电影市场全面复苏,票房持续飘红,前三季度总票房达到445.3亿元,同比增长74.9%。从重点时段看,暑运期间居民出行意愿高涨,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8.3亿人次,创历史同期新高;中秋国庆假期,居民出行和消费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36个大中城市重点商圈日均客流量同比增长1.6倍。
我国消费潜力比较大,人口规模也比较大,再加上正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随着经济持续恢复向好,我国总的消费趋势就会是好的。在当前消费市场持续恢复向好的大背景下,要进一步发挥好消费经济增长“稳定器”的作用,还要多措并举,持续提振消费信心,着力解决好消费复苏不平衡、消费结构需优化、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待提升等问题,实实在在满足消费者需求。
从近期看,需要发挥好大宗消费的带动作用,支持住房改善、汽车、家电等消费稳定增长,稳步恢复和扩大大宗消费。顺应人口结构变化趋势,推出更多匹配老年人个性化需求的服务,释放养老消费潜能。完善文化和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盘活公共文化和体育资源,丰富优质资源供给,不断扩大文化消费和体育消费。围绕服务消费重点领域,综合施策推动服务消费保持较快增长。进一步健全促进绿色消费的制度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在消费各领域全周期全链条全体系深度融入绿色理念,推进消费结构绿色转型升级。
从中远期看,重点是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以收入增长带动居民消费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不断增强扩大消费的内生动力。同时,要着眼于制约消费增长的体制机制问题,不断健全消费基础设施,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营造安心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此外,还应加强系统谋划,促进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良性互动,以产业升级带动消费提质和结构优化,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通过相关举措,全力以赴巩固消费回升势头,进一步夯实消费稳定增长的根基,充分释放经济增长潜力。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刘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