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钢协会长,中国矿产党组书记、董事长姚林: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谋“新”求“质” - 热点焦点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焦点 > 正文

专访钢协会长,中国矿产党组书记、董事长姚林: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谋“新”求“质”

2024-07-30 09:49:46   来源:​中国冶金报社   

    7月31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六届八次理事(扩大)会议将在河北雄安新区召开,这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刚刚胜利闭幕后,钢铁行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那么,钢铁行业如何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如何看待钢铁行业上半年运行态势?下半年如何进一步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矿产资源集团(以下简称中国矿产)自2022年7月份成立两年来,在增强我国铁矿石供应保障能力、强化产业链协同、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哪些重点工作?取得哪些进展和成效?未来中国矿产将如何进一步谋篇布局?

    在钢协六届八次理事(扩大)会议召开前夕,《中国冶金报》记者带着上述问题采访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姚林。

    《中国冶金报》:

    作为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您全程参加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有着更深的理解和体会。那么,您认为下一步钢铁行业该如何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未来,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还要做哪些工作?

    姚林: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召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出系统部署,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

钢铁行业要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政治任务,立足行业发展实际,自觉主动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敢为人先的责任担当,把握准、落实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任务新要求,聚焦“1231”行业发展目标和“232”重点工作,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推进行业转型升级,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加快形成与钢铁产业相适应、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钢铁脊梁”。

钢铁等传统制造业是我国制造业的主体,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基底,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方面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正确理解和深刻把握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要义,着眼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等重点内容,持续统筹好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升钢材供给质量和保障能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二是要在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方面谋作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钢铁行业要坚持创新驱动、系统推进,坚持先立后破、有保有压,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加快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转型,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是要学习好、理解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做出的系统部署,以节能降碳、绿色转型为抓手,推进减污降碳和能效提升,加快产品结构、用能结构、原料结构优化调整和工艺流程再造,相关工作要与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等制度要求紧密衔接,让政策举措更多转化为行业企业的实际行动,使钢铁行业在落实“超低排放”“极致能效”“数字化转型”三大工程中,与绿色生产圈的产业链伙伴相互依靠支撑与协同,形成绿色低碳发展的凝聚力与动力。

《中国冶金报》:

     如何看待上半年钢铁行业的运行态势?下一步如何深入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姚林:

随着宏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为钢铁行业持续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今年上半年,钢铁行业整体呈现高产量、高成本、高出口、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三高三低”运行局面,虽然当前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我认为,钢铁行业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提升期,高质量发展特征逐步显现。

一是市场供需平衡调节能力有所增强。受房地产等行业需求回落影响,国内钢材市场总体需求回落。钢铁企业积极响应钢协提出的“三定三不要”原则,主动求变,优化生产节奏、调整产品结构、聚焦质量效益,实现了生铁产量下降、存货占用资金下降和应收账款下降,资产负债率保持相对稳定,行业风险总体可控。

二是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明显加快。截至今年6月底,99家钢铁企业完成了全工序超低排放改造公示,涉及粗钢产能约4.59亿吨,此外还有40家钢铁企业完成部分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在极致能效工程的推动下,上半年钢协重点统计会员钢铁企业总能耗同比下降1.8%,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0.16%。根据技术发展和行业需求变化,钢铁工业低碳路线图完成了重要更新,编制了技术清单,有力支撑了钢铁行业碳中和目标实现。

三是数智化转型示范逐步增多。钢铁行业依托丰富的应用场景,大力推进数智化转型工作,以需求培育新质生产力,以新质生产力促进升级改造,建成了一批“灯塔工厂”、数字化转型贯标三星企业、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等。目前,行业中利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化生产过程管控和智慧化企业运营管理的企业分别达到79.6%和57.1%。

但我们也要看到,偏低的利润已经明显削弱了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潜力,长此以往势必将严重阻碍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因此,单纯依靠原来规模扩张的模式肯定改变不了行业的被动局面,必须转换发展思路,推动产业生态从原来的竞争式转变成竞合式,坚持长期主义,实现互利共赢、可持续发展。

一是以产量调控来引导企业间协同。在国家粗钢产量调控政策的约束下,钢铁行业应进一步加强自律,钢铁企业要坚守“三定三不要”原则,共同遏制无序竞争的苗头,维护行业平稳运行态势。同时,也建议国家有关部委进一步优化粗钢产量调控政策、细化钢材出口退税政策,更好顺应行业减量化发展的大趋势。

二是以构建新秩序来强化与上游企业合作。铁矿石资源供给端高度集中,中间贸易环节则鱼龙混杂,缺乏统一规范的交易市场和现代高效的交易方式,市场主流定价机制也有待优化。长此以往既不利于钢铁行业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上游铁矿石企业投资决策和制订长期战略。需要从长远角度出发,构建合作新秩序,共建可持续未来。

三是以技术创新来促进与下游产业融合发展。技术创新是钢铁行业与下游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纽带。钢铁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为下游用户提供更加科学的钢材使用方案,有效降低其原材料的综合成本,将双方在价格上的博弈转化为技术上的合作,进一步夯实双方合作基础。

《中国冶金报》:

    今年上半年,中国钢材价格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同期,铁矿石价格整体处于相对高位,高矿价是造成钢铁行业亏损的重要原因。这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您认为,我们该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铁矿石定价机制?如何进一步保障我国铁矿石资源安全?

    姚林:

今年1月—6月份,我国钢材价格整体呈下降趋势,CSPI中国钢材价格指数平均值为108.19点,同比下降4.89%,6月底更是创下2020年下半年以来的新低。同时,上半年生铁产量处于低位,铁矿石港口库存6月底逼近1.5亿吨历史高位,但价格仍处于高位,1月—6月份国际铁矿石价格(普氏62%铁矿石价格指数)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仅下降不到0.5%,反映出当前价格偏离供需基本面,价格指数形成机制已不能准确反映市场供需关系。

现行定价机制主要存在哪些问题?业内对此也多有质疑、批判和诟病。概况来讲,主要有两个方面突出问题。

一是样本量小且编制过程不透明。现行指数主要依据国际矿企在海漂市场投放的少量现货样本编制而成,真正用于生成指数的样本不足1亿吨,占全球铁矿石贸易量的比例不足10%,同时,由于不同品牌铁矿石品位、杂质等含量不同,各指数机构在进行标准化处理时缺乏统一标准,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二是易受金融资本影响。目前海漂现货市场70%左右交易以浮动价成交,即买卖双方交易时不确定具体价格,而是约定以未来某月指数均值加减一定金额进行定价结算,指数机构在编制指数时需将浮动价转化成固定价,目前主要机构的通行做法是采用新加坡铁矿石掉期价格进行转换,这就造成铁矿石现货价格指数受期货金融资本影响越来越大。

此外,今年初以来,钢铁行业运行呈现“三高三低” 特征,但不少企业仍逆市扩产或不愿减产,希望通过规模效应带动单位生产成本下降,造成上游原料市场需求维持高位,对铁矿石等价格产生支撑。

那么,该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铁矿石定价机制?前段时间我们走访了行业内一些企业,大家普遍呼吁建立一种更加公开、公正、更能反映产业供求关系并兼顾上下游长期可持续发展利益的定价机制。因此,下一步铁矿石定价机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优化完善:

一是建议将中国港口每天成交数据纳入指数计算样本。中国港口作为全球唯一的铁矿石现货市场,基本上每天都会有大量真实成交数据,且以固定价成交为主,如果能将这些数据纳入到指数计算,将大大提升指数编制的样本数量和指数编制的客观性。

二是完善铁矿石期货市场建设,加强市场监管。对市场上投机资本过度炒作期现货价格等行为,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规范。

三是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希望铁矿石产业链上下游能够加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优化现行指数编制方法,推动建立更加科学合理、反映真实供需关系的定价交易机制。

四是加强钢材出口管理。1月—6月份,我国钢材出口5340万吨,同比增长24%,其中,低附加值产品占很大比例,同时,出口量的大幅增加造成出口价格下降,上半年我国出口钢材平均价格同比下降26.9%。钢材出口的大幅增长给钢铁企业带来的效益有限,但把高能耗、高排放留在国内,造成对进口铁矿石需求增长,间接造成铁矿石价格易涨难跌,使钢铁企业陷入原料价格上涨和钢材价格下跌的双向挤压困境。因此,建议加强监管,限制低附加值钢材出口和禁止钢材买单出口,保障我们的生态圈、产业链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冶金报》:

中国矿产成立两年来,在增强我国重要矿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您长期在鞍钢工作,如今又执掌中国矿产,对钢铁和资源领域都非常熟悉。因此,您多次提到要强化产业链合作,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协同,要把产业生态从原来的竞争式变成竞合式,呼吁大家要在长期战略合作上做更多的文章。请问,中国矿产成立两年来,这项工作目前进展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中国矿产未来将如何谋篇布局?将采取哪些得力举措来助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姚林: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委、行业协会、上下游企业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矿产各方面工作有序展开,重点业务起步良好。中国矿产践行“保障资源安全、促进和谐发展”使命,秉持“瞰思寰宇·洞见资源·和谐生态”经营理念,立足“资源服务主力军、产业进化新平台、和谐生态贡献者”定位,加快构建战略性矿产资源进口主渠道。

首先,我们代表国内钢铁企业,与五大国际矿山企业开展谈判,确立了进口铁矿石长协代理采购模式,体现“量大价优”的长协优惠条件取得初步突破,改善了许多长期存在的不合理不公平采购合同条款,FOB(装运港船上交货价)合同量和人民币结算货量有所提升。2023年至今,我们进一步扩大代理采购服务范围,深入调研钢铁企业客户的采购需求,继续与五大国际矿山开展谈判,目前已逐步与国际矿企达成更多共识,取得的成果已大幅超过首年谈判。

其次,中国矿产积极探索平台化、数智化、绿色化发展道路。正在建设国家级战略性矿产资源大数据平台,逐步建立覆盖全供应链关键节点的数据体系,打造新质生产力,引领矿产资源数字孪生和数智化转型升级;打造中矿智库品牌,做好党中央决策支撑工作,持续为行业发展出谋划策、奔走发声;加快落地铁矿石混配加工项目,探索绿色冶金炉料业务,下大力气构建绿色炉料优化综合解决方案咨询平台。

再其次,积极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发展创新局面。截至目前,中国矿产与国际矿山企业、国内钢铁企业、港口航运企业、金融机构和高校等单位签订了28份战略合作协议,在进博会期间举办了矿产资源国际高峰论坛和矿产资源供应链可持续生态开发者大会,推动供应链生态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今年,中国矿产担任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单位,全方位加强与钢协的交流协作,在凝聚行业力量、把握市场形势、规范市场秩序、加强舆论宣传等方面贡献力量。

当前,钢铁行业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为优化调整阶段。竞合就是在竞争中求合作,合作中有竞争。中国矿产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总体目标和“增强核心功能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根本要求,加强系统谋划、求新务实、协同推进,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矿产资源综合服务企业。

一是拓展与国际矿企的公平合作,共享发展新机遇。在公平、平等的前提下积极与大型国际矿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构建与国际矿企战略合作新格局,在巩固铁矿石等矿产资源贸易往来的基础上,向矿产资源物流运输、加工制造、绿色低碳技术开发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拓展,积极探索矿产资源领域互利共赢的发展新机遇。

二是不断深化与钢铁企业伙伴合作,夯实利益共同体。在巩固和拓展铁矿石采购业务合作的基础上,共建稳定高效的铁矿石产业链供应链深度合作模式,共同推动绿色低碳冶金炉料的研发、应用和推广;深化在战略性矿产资源大数据公共服务基础平台、现货交易平台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大数据平台在钢铁行业中的应用。

三是推进与重点机构合作,共建可持续产业生态圈。以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关联产业集聚、交通区位突出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为重点,提升矿产资源配置能力,推动多领域协同合作;以中西部矿产资源富集区、战略腹地承载区和边境贸易口岸地区等承担战略功能的区域为支撑,拓展业务开发布局,切实提高资源流通效率,努力降低全社会矿产资源物流成本;围绕矿产资源产供加储销体系建设,与远洋航运、港口物流等中央和地方重点企业合作,优化矿产资源运输网络格局,形成横贯东西、连通南北的矿产资源流通网络;聚焦科技创新、科技人才等赋能要素,推动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行业上下游企业共建科技创新体系。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