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90% 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 热点焦点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焦点 > 正文

民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90% 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2025-10-22 10:12:16   来源: 央广网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十四五”时期,我国推动从重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向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跨越式转变。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2%,比2020年上升2.4个百分点;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90.4%,首次超过90%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是人们对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最直观的感受。从如诗如画的蓝天白云,到鱼鸥翔集的生态海湾,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取得新成效。

蓝天保卫战是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作为京津冀重点区域,近年来,河北大力开展钢铁、焦化、水泥、火电等7个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打造行业超低排放标杆。如今,走进环保“优等生”——邯郸涉县天津铁厂有限公司,整洁有序的生产环境映入眼帘,花园式工厂中,烟囱不见烟,车间不见尘。公司能源环保部副部长张伟锋介绍,他们实施了全产线、全工序、逐点位的环保治理。

张伟锋说:“相关配套的治理设施全部采用了国内外先进治理技术,淘汰了公司所有1000m³以下的高炉,新建了两座1780m³高炉。累计投资40多亿元,先后开展了150多项环保治理项目。目前,所有的有组织排放口已经满足国家超低排放标准且远远低于此标准,无组织方面共梳理了2724个点位,并全部完成了整改。”

据介绍,目前,河北所有钢铁产能、所有火电产能、80%的焦化产能以及63%的水泥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换来的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蓝天幸福感”。今年18月,河北11个设区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首次全部达到二级标准,空气质量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何立涛表示,将持续深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三大结构”调整,优化空间布局,实现源头减排,夯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

何立涛说:“要严格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加快淘汰退出落后产能和限制类装备,开展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改造。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强化高排放车辆监管和淘汰、退出。继续强力推进焦化、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低效失效污染治理设施淘汰升级和燃煤电厂全负荷脱硝等4000多个工业治理项目,全力减少工业污染排放。”

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关停搬迁化工企业、整治非法码头……如今的长江安徽段水清岸绿、四季皆景,生态修复的成效正逐步显现。芜湖十里江湾、铜陵滨江公园等成为沿江市民喜爱的亲水岸线;土著鱼类物种数更是达到了78种,“微笑天使”江豚从难觅踪影到频频现身。生态摄影爱好者章贤镜头下的长江江豚,从稀客渐成常客,映照着一江碧水的蝶变。

章贤说:“我追寻江豚已经三十多年了,长江水质一天天变好,现在几乎天天都能追到江豚。天上的鸟、水里的鱼还有江豚,经常能拍到长江这样和谐的一幕。”

纵观全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介绍,在蓝天保卫战方面,通过因地制宜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改造,累计完成散煤治理4100万户;“十四五”淘汰高排放车辆近2000万辆。在碧水保卫战方面,我国全面开展排污口的“查、测、溯、治”,共查出入河排污口36万余个、入海排污口6.3万余个,七大流域和重点海湾整治完成率分别达到90%93.3%;全国3000多条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也超过90%

黄润秋说:“经过不懈努力,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至29.3微克/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16.3%,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2%,比2020年上升2.4个百分点;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90.4%,长江、黄河全线干流水质连续多年保持Ⅱ类;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均得到妥善处置。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过90%。”

数智化为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在黄河流域乌海、阿拉善界水污染预警溯源在线站,水污染预警溯源仪全力高效运转。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工作人员王美菊介绍,这个仪器运用了三维荧光技术,将光线精准投射到实时抽取的黄河水样,瞬间生成三维投影图,就像给黄河水加了“指纹”一样,通过数据比对,能够快速判定水中是否存在污染以及污染的类型,实现黄河水质24小时全天候精准监测与防治。

王美菊说:“水污染预警溯源仪是水污染预警溯源在线站的主要监测设备,可以完成自动取样、预处理、测量和数据处理、结果输出等工作任务。通过在线式水污染预警溯源仪的连续监测,能够实现对所监管水环境的水质情况做到实时在线监管,为预警溯源监管平台提供了数据支撑。”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顶梁柱,也是奠基石,是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今,随着污染防治攻坚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深入推进,对监测数据的精准性、全面性、时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推进监测网络的数智化转型。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介绍,我国已经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涵盖要素齐全、布局科学合理、技术手段较为先进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黄润秋说:“目前,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数智化转型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在采样、送样、分析测试等环节,已经实现打通全过程自动化。以地表水监测为例,通过无人机自动采样,耗时可以节约70%以上。在监测设备的改造方面,实现了水、大气自动监测站以及仪器设备状态诊断和维护的智能化。加快‘人工智能+’新技术应用,建设了生态环境图谱库、声纹库等,利用AI技术实现智能识别、智能分析、智能筛查定性,从而精准识别问题来源,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支撑。”

建设美丽中国是“口碑工程”,不是“口号工程”,实实在在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同样离不开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挥“利剑”作用。今年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创立10周年,生态环境部副部长于会文介绍,这十年来,督察严肃查处了一批重大典型案件,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目前已经完成两轮督察“全覆盖”,第三轮督察也已开展了4批次,今年年底前还将完成第三轮第5批。

于会文说:“今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下一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将严格落实《条例》规定,充分发挥督察利剑作用,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共赢,继续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充分发挥关键性、引领性作用,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新贡献、展现新担当。”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