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9日,国家发改委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治理价格无序竞争维护良好市场秩序的公告(2025年第4号公告,下称4号公告),聚焦治理价格无序竞争问题,为金属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契机。
与此同时,工信部等八部门相继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后者明确提出,到2026年,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再生金属产量突破2000万吨,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将持续增强。
这些政策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治理金属行业恶性竞争的组合拳,将深刻改变钢铁、有色及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路径。
反内卷治理:价格秩序重建成效初显
4号公告的核心在于遏制金属行业“内卷式”竞争,这直接切中了行业当前面临的主要痛点。所谓“内卷式”竞争,在金属行业表现为企业为了维持市场份额,采取低于成本价销售的策略,导致全行业利润下滑,创新动力不足。
今年初以来,价格秩序重建成效初步显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月—9月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营业收入57599.1亿元,同比下降3.8%;营业成本为54457.2亿元,同比下降6.1%;利润总额为973.4亿元,同比由亏转盈。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钢铁行业整体利润水平有所改善,但利润多来自于内部成本的降低,相当一部分利润流向了产业链上下游环节。
回顾2021年,在“强需求+严控产”的共振驱动下,国内钢价快速上行,价格处于历史高位。钢铁企业盈利能力同步修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全年利润总额达4240.9亿元,同比增长72.1%,创历史新高。当前的政策环境与2021年有所不同,但目标一致——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废钢铁产业作为钢铁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同样面临着价格无序竞争的困扰。在过去,废钢回收企业常常陷入价格战的恶性循环,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新规实施后,优质废钢加工企业有望获得合理利润空间,进而能够投入更多力量促进产品升级。
有色行业同样展现出类似的趋势。根据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数据,2025年前3个季度,铜冶炼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2.4%,但铜加工环节利润增幅更为显著,达到18.7%。这种利润分配的变化,反映了产业链价值重配的新动向。
又如,华东地区某大型废钢加工企业在新规实施后,投资引进了先进的破碎生产线,产品质量显著提升,与多家大型钢铁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供货关系。可以说,这种变化正是4号公告期望达到的效果——通过规范价格秩序,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在此前的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国家发改委针对“内卷式”竞争问题症结,因业施策、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和升级。这一表态与4号公告共同明确了政府治理行业乱象的决心。
招标采购变革:从低价导向到质量引领的机制转型
4号公告的实施为金属行业的招投标活动提供了明确依据,与各行业主管部门规范招投标的措施形成了有效呼应。这种政策协同效应,正在重塑产业链的竞争模式和发展路径。
招标采购规则的重塑是4号公告带来的重要变化。公告明确规定,经营者应当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规定,自觉规范招标投标行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保障产品和服务质量。这一规定直接针对招投标领域的恶性低价竞争。
从实际招标项目看,这种政策导向已开始体现。在近期多个大型金属产业项目的招标中,招标方不仅关注价格因素,更加注重供应商的综合实力。在某特大型钢铁项目的招标中,招标方明确要求投标人提供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证明,并对供应商的原材料溯源能力提出具体要求。这种转变有效遏制了“饿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业主”的恶性循环。
废金属采购环节的规范化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在过去,一些钢铁企业在采购废钢时过分强调价格因素,导致中标供应商往往只能提供质量不稳定的废钢资源,进而影响钢铁生产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4号公告实施后,这种情况已经出现改善。某大型钢铁企业建立了合格的废钢供应商名录,对供应商的加工能力、质量管控体系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废钢采购的质量稳定性。
有色行业的招标实践也展现出类似趋势。在近期某大型铜冶炼项目的设备招标中,招标方采用了综合评标法,技术标权重达到60%,价格标权重仅为40%。这种做法有效避免了“价低者得”带来的质量隐患,确保了项目建设的可靠性。这种招标机制的变革,正是4号公告在有色行业落地的重要体现。
产业链协同效应在招投标改革中得到加强。以某钢结构项目为例,项目方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要求钢材供应商提供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证明,并对供应链各环节提出明确标准。这种做法不仅保证了项目质量,也促进了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形成了良性的产业链循环。
招标监管的强化为行业秩序提供了有力保障。近期,相关部门加大了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查处围标串标、虚假招标、低于成本价中标等违法行为。这种监管态势与4号公告的精神高度契合,共同构建了更加规范的行业秩序。
产业价值重塑:4号公告与行业规范政策正合力显效
4号公告与相关部门已出台的行业规范政策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金属产业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种制度创新正在多个层面展现成效。
分级分类管理体系的建立为行业规范发展奠定基础。《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年版)》建立的分级分类管理体系与4号公告形成有效互补。根据该规范,钢铁企业将被分为“规范企业”和“引领型规范企业”两个层级,实施差异化监管。这一政策导向与4号公告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行业秩序规范。
产能置换与优化布局成为金属行业的核心任务。根据近日公布的《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在置换比例、区域流动和时限要求上均呈现收紧态势,预计钢铁产能“天花板”将进一步下移。这种政策导向将推动金属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促进产业减量发展和转型升级。
技术创新与高端转型是金属行业提升价值的关键路径。《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特别强调,要“聚焦高端装备、核心基础零部件等领域所需高性能轴承钢、齿轮钢、高温合金、工模具钢等关键钢材”。这些措施将有效提升金属行业的高端供给能力,推动行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绿色转型与数字化升级同步推进。根据行业政策,金属产业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建设行业大模型。同时,钢铁行业将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支持氢冶金等低碳共性技术攻关,加快构建钢铁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体系。这些举措将推动金属产业向绿色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升级。
废金属产业的规范化发展为金属行业绿色转型提供重要支撑。根据《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国家将强化废铜、废铝等废有色金属综合利用,以及废旧动力电池、废旧光伏组件等新兴固废的综合利用。到2026年,再生金属产量将突破2000万吨,这将大大增强国内资源的保障能力。在实践案例中,某大型废钢加工企业通过引进先进的破碎生产线和分选设备,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废钢产品质量显著提升,成为多家大型钢铁企业的稳定供应商。这种规范化发展的模式,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为金属产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价格治理新政的深入推进,金属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钢铁到有色金属,从采矿到再生资源回收,产业链上的每个主体都在新的秩序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在政策的引导下,4号公告与配套政策共同推动了金属产业秩序重构与价值重塑,中国金属产业正迎来更加稳健的发展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