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特殊钢产业发展论坛提出 创新驱动 特钢强基 助力新型工业化 - 热点焦点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焦点 > 正文

2025中国特殊钢产业发展论坛提出 创新驱动 特钢强基 助力新型工业化

2025-11-19 11:58:22   来源:中国冶金报   

1112日下午—13日上午,由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主办,太钢、上海钢联协办的2025中国特殊钢产业发展论坛在江苏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创新驱动 特钢强基 助力新型工业化”为主题,探讨中国特钢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搭建起思想交流与价值链接的高端平台。特钢协十届四次会员大会、2025中国(南京)国际特殊钢工业展览会等活动同期举行。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出席论坛并做主旨演讲。中信泰富党委副书记、总裁,中信泰富特钢党委书记、董事长钱刚出席论坛并为《特殊钢》创刊45周年庆典暨纪念刊发布仪式致辞。中国特钢企业协会新任会长,太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小弟,上海钢联联席总裁夏晓坤为论坛致辞。特钢协执行会长王文金、副秘书长赵发忠分别主持12日下午和13日上午的论坛。

姜维在主旨演讲中深刻分析了当前中国钢铁行业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环境,并针对今年初以来,特别是第3季度以来行业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研判。他指出,国内钢铁表观消费量从2021年开始,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连续4年下降,累计下降14.4%2024年国内钢铁表观消费量下降5.3%20251月—9月份继续下降5.7%,下降幅度仍进一步加大。特别是9月份以来,企业对“金九银十”钢材需求看多的误判,导致供给明显大于需求,钢材企业库存、社会库存迅速累积,分别处于近5年同期第二高水平和最高水平,其中建筑用材累库更为明显,导致建筑用材价格在9月份下跌2.55%1月—9月份下跌6.11%,分别明显大于板材的1.38%2.81%的降幅。而9月、10月份进口矿价分别增长4.6%3.7%,炼焦煤均价分别增长1.5%3.9%。钢材价格和原料价格的剪刀差,导致钢铁行业效益明显下降,处于今年3月份以来的最低点。当前钢企应坚持“三定三不要”的经营原则,科学研判需求,尽快调整生产节奏,迅速降低企业库存,这是当前行业保效益的首要任务。同时,姜维还结合世界钢协2025年华盛顿年会相关信息,就行业未来发展提出了加强科技创新、加快产品结构优化、坚持绿色转型、拥抱AI(人工智能)+钢铁持续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加强产业链服务和协同等对策建议。

吴小弟在致辞中表示,特钢行业要进一步坚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增强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的使命担当,直面问题挑战、携手共进,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夏晓坤在致辞中表示,作为高端制造的基础支撑,特钢产业始终站在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的前沿,“精、尖、特”已成为其鲜明标签。与此同时,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持续为行业注入新动能,推动特钢产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论坛举行了《特殊钢》创刊45周年庆典暨纪念刊发布仪式,多位院士发来贺词。钱刚,钢铁研究总院党委书记、总经理梁剑雄,天工国际董事局主席朱小坤,上海大学教授、伟长学者董瀚,湖北新冶钢总工程师、《特殊钢》杂志社社长周立新,中国冶金报社副社长范铁军共同启动发布仪式。

本届论坛特设嘉宾对话环节,围绕特钢产业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话题,宝武特冶党委书记、董事长傅建国,东北特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孙启,建龙副总裁阮小江,河南济源钢铁董事长李玉田,河冶科技董事长米永旺,中信泰富特钢销售总公司总经理蒋乔分享了各自企业实践经验、技术成果与规划方向,为广大特钢企业推动新质生产力“要素融合、高效转化”提供了路径参考与专业指引。13日上午的论坛,聚焦“特钢技术落地与产业实践”,邀请6位专家从多个维度做专题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干勇通过视频方式做《工业化后期高端特殊钢发展思考》的报告。他系统剖析了国内外高端特钢发展趋势,创新性地提出AI+材料”研发新范式,建设智能化无人试验平台、构建大模型技术底座等前沿理念为中国特钢产业在新时代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前瞻性的战略指引。

冶金信息标准研究院院长张龙强在做专题报告时阐述了特钢在服务国家海洋经济与能源转型中的核心价值与实践方向。他分析说,2024年海洋经济领域用钢量约为2000万吨,预计2025年约有5%以上的增长。2024年能源领域用钢量约为4400万吨,预计2025年能源用钢将达到4800万吨以上。

南钢常务副总裁徐晓春在《南钢数字化转型升级实践与探索》报告中系统展现了南钢波澜壮阔的数字化转型全景图。这一路的探索,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管理、组织与商业模式的深刻变革,为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南钢范式”。

东北大学特殊钢冶金研究所所长姜周华、钢铁研究总院特钢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马党参、中汽中心中央研究院高级技术专家任鹏飞博士代表副院长孟宪明也做了专题报告。

最后,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副秘书长赵发忠做会议总结。他表示,此次活动成果丰硕、远超预期:一是展示了新成就。10000平方米展区集中展示了特钢产业链各环节的创新成果,充分彰显了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转型中的综合实力。二是凝聚了新共识。同期举办的各项重磅活动,院士专家、行业大拿的精彩报告,清晰勾勒出行业“绿色、智能、高端、全球化”的发展主线,更将特钢发展放到“十五五”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数字中国的大棋局中谋划。三是打开了新局面。多场专业分论坛及对接活动聚焦细分领域需求,推动技术供需精准匹配,助力企业打通从技术创新到市场落地的全链条,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钢协副秘书长冯超,西宁特钢董事长汪世峰,特钢协秘书长刘建军,天津钢管党委书记、总经理张亚彬,抚顺特钢董事长孙立国,西宁特钢总经理杨乃辉,河南济源钢铁副总经理王维等现场参会。来自重点特钢生产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相关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媒体的400多名代表参加论坛和相关活动。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