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我国将铁合金产品按功能不同分为"普通"和"特种"铁合金两大类,普通铁合金一般包括硅铁、高碳锰铁、锰硅合金和中、低碳锰铁等,主要作为钢冶炼的脱氧剂以及铸造时改善铸件性能;特种铁合金包括高碳铬铁、中、低碳铬铁、微碳铬铁、氮化铬铁、氮化锰铁、硅铬合金、稀土铁合金、硅钙合金、钼铁等,主要作为钢冶炼的合金添加剂,构成钢的实体成分,用于冶炼优质钢和特殊钢。就某一具体品种而言,主要按所含金属元素进行归类,但当其它金属含量高时,也可归到另一类铁合金中。对于那些主要金属是与碳亲和力强的元素,则根据其含碳量又分为高、中、低碳铁合金;含有两种或多种合金元素的铁合金,称为复合铁合金。铁合金按产品形态分还有多种铁合金粉剂和合金包复线(包芯
线)等。
由于各种合金元素的铁合金品种各有其特定的用途,因此品种、品级繁多。我国作为钢铁和铁合金大国,铁合金品种基本齐全配套,今后还将有所开发、扩大。现简要介绍一些主要品种(见表2-7-l)。
表2-7-1且各种铁合全主要成分(%)与用途
类别 |
品种 |
主要成份(JIS) |
主要用途 |
普通铁合金 |
锰铁(高碳) (中碳) (低碳) 硅铁 硅锰合金 |
Mn65~82,C<8.0,<7.5,<7.0 Mn75~85,C<2.0 ,<1.5,<1.0 Mn80~92,<0.7,<0.4,<0.2 Si40~95,C<0.2,<0.1 Si14~28,Mn60~72 |
脱氧、脱硫、锰合金化、高锰钢 脱氧、脱硫、锰合金化、高锰钢 脱氧、脱硫、锰合金化、高锰钢 脱氧、脱硫、硅钢、特殊铸铁 脱氧、脱硫、锰合金化、中低碳锰铁的原料 |
物种铁合金 |
铬铁(高碳) (中碳) (低碳) 钨铁 钒铁 硅铬合金 金属锰 金属铬 |
Cr62~72,C<10.0,<9.5,<6.0 Cr63~75,C<4.0,<2.0<1.0 Cr63~75,C<0.50,<0.25 W70~85,C<0.80 V40~75,C<1.00 Si>35,Cr>30,C<0.10 Mn<93.5 Cr>98.0,C<0.80 |
不锈钢、耐热钢、结构钢、工具钢 不锈钢、耐热钢、结构钢、工具钢 不锈钢、耐热钢、结构钢、工具钢 高速钢、耐热钢、工具钢、 高速钢、工具钢、结构钢 不锈钢、低碳铬铁的原料 高合金钢 高合金钢 |
普通铁合金主要有以下品种:
(1)硅铁。即硅与铁的合金,按含硅量有45%、65%、75%和90%多种品级,是炼钢的主要脱氧剂和合金剂之一。
(2)高碳锰铁。碳含量一般为7.0%,最高达7.5%;高碳锰铁在我国除少部分用电炉生产外,大部分用高炉冶炼,故也称高炉锰铁。
(3)锰硅合金。即硅与锰的合金。其中高硅硅锰合金(含硅大于20%)是半成品,是精炼锰铁和金属锰的还原剂;普通锰硅合金(含硅小于20%)是炼钢的复合脱氧剂和合金剂,小部分用于生产中碳锰铁。
(4)中、低碳锰铁。中碳锰铁与低碳锰铁的总称。低碳锰铁的锰含量为80%~92%,碳含量为0.2%~0.7%;中碳锰铁的锰含量为75%~85%,碳含量为1.0%~2.0%。对于中、低碳锰铁,目前我国除采用1500~3500千伏安精炼电炉生产外,还发展了炉外精炼新工艺,主要原料均为锰硅合金、富锰矿和石灰。
特种铁合金主要有以下品种:
(1)高碳铬铁。高碳铬铁碳含量为6.0%~10.0%。用矿热炉冶炼,以铬矿石为原料,以焦炭作还原剂,硅石作熔剂。
(2)中、低碳铬铁。目前主要用电硅热法冶炼,一般以硅铬合金、铬铁矿石和石灰为原料;采用6000千伏安以下的电弧炉,经过精炼脱硅炼成,同时,我国还采用氧气转炉吹炼高碳铬铁的脱碳法,生产一些中碳铬铁。
(3)微碳铬铁。电硅热法冶炼微碳铬铁的工艺基本同中、低碳铬铁。现在我国已在部分应用炉外脱碳精炼的"波伦法"生产微碳铬铁。多年来,我国还采用真空固态脱碳法精炼工艺,生产少量含碳低于0.03%的微碳铬铁。
(4)氮化铬铁。我国氮化铬铁产品标准规定的含氮量为3.0%~5.0%,用于含氮钢的生产,采用真空电阻炉固态渗氮生产工艺。
(5)氮化锰铁。采用真空电阻炉固态渗氮生产工艺,产品含氮量可达3%~5%。我国目前还没有制订氮化锰铁的国家标准。
(6)硅铬合金。是生产中、低、微碳铬铁的主要原料,也是炼钢脱氧剂和合金添加剂。
(7)稀土铁合金。即含有稀土元素的铁合金。我国现在生产的稀土铁合金有稀土硅铁和稀土镁硅合金。稀土硅铁用于炼钢和铸铁中的添加剂或配制稀土镁硅等的中间合金,稀土镁硅铁主要供铸铁作球化剂用。
(8)硅钙合金。在炼优质钢和特种钢时,为了改善钢的金相组织和物理性能,常用硅钙合金作脱氧剂。
(9)铝铁。即钼与铁的合金。约90%的钼铁用于炼合金钢,也用于合金铸铁,有些已为氧化钼压块所代替。
铁合金产品产量一律按各该品种主要元素的标准量计算,无标准成分的品种按实物量计算。铁合金产品标准成分表见表2-7-2。
用某种铁合金进一步冶炼为另一种铁合金时(如用锰硅合金冶炼中低碳锰铁),允许重复计算产量。但不允许重复计算产值。
不合格铁合金回炉重炼时,产量和产值都不允许重复计算。
表2-7-2 各种铁合金产品标准成分表
产品名称 |
元素 |
标准成分(%) |
75%硅铁 |
Si |
75 |
65%硅铁 |
Si |
65 |
45%硅铁 |
Si |
45 |
锰硅合金 |
Mn+Si |
82 |
高碳锰铁 |
Mn |
65 |
中低碳锰铁 |
Mn |
78 |
高碳铬铁 |
Cr |
50 |
中低碳铬铁 |
Cr |
50 |
微碳铬铁 |
Cr |
50 |
硅铬合金 |
Si+Cr |
75 |
钨铁 |
W |
70 |
钼铁 |
Mo |
55 |
钒铁 |
V |
40 |
钛铁 |
Ti |
25 |
硼铁 |
B |
10 |
注:除上表所列铁合金外,凡有标准成分的按标准成分折算,无标准成分的按实物量计算。
实物产量是指在特定时期内高炉生产的锰铁经检验合格后检斤的实际重量,应按各种不同牌号分类计入。
不符合国家标准、部颁标准或特定供货标准的锰铁,称"出格锰铁"。出格锰铁不计入产量,但其实际重量及生产炉数应单独统计,如果出格锰铁回炉再冶炼,这部分数量不能在出格锰铁总量中扣除,而应在后面加列:"折合回炉吨数"、"实物回炉吨数",以便掌握出格锰铁的实有数量。
标准量是指以含锰65%为标准折合计算的产量,应按各种不同牌号分别列出,各牌号产量之和等于总产量。企业对高炉锰铁一律按标准产量考核。其计算公式为:
标准吨= 合格锰铁含锰总量(吨)
65%
计算说明:合格锰铁含锰总量是各炉次生产的合格锰铁实际重量分别乘各该炉次的锰铁含锰成分之和。
实物产量是指在特定时期内电炉生产的该产品经检验合格后检斤的实际重量。
例如:75%硅铁的实物产量为含Si在72%~80%的合格产品实际重量。
实物量按所含主要元素换算成规定标准成分的产品产量,称为标准量。其计算公式为:
标准吨 = 产品主要元素实际万分(%)×产品实物量(吨)
产品含主要元素的标准成分(%)
【例1】 75%硅铁标准成分规定为75%,现有含硅73.5%的硅铁实物量100吨,其标准量为:
73.5%×100吨 =98吨
75 %
【例2】锰硅合金的标准成分规定Mn+Si= 82%,现有含Mn63.3%、Si14.6%的锰硅合金实物量4.564吨,其标准量为:
(63.3%+14.6%)×4.564(吨) = 4.336吨
82 %
计算说明:
(1)标准量要以每炉铁合金产品计算。
(2)产品化学成分小数点保留位数,以产品标准中的位数为准。
(3)企业上报的产品产量,一律以"吨"为单位,不保留小数(但计算工业总产值时,则计算到千克)。
产品盘亏即(本期发货量一期初库存量十期末库存量)小于入库量。盘亏应扣除规定的磅差、库耗后的亏损数,即盘亏数一(原入库量×(2‰+1‰))。成品库要写出详细的盘亏专题分析报
告,经主管厂长同意后,确实属于生产方面责任的,应冲减产量。
企业已经上报的产品产量,如有下列情况不应调整产量:
(1)企业自产自用的半成品的盘亏盘盈,调整单位产品的消耗量,不调整自用产品产量。如冶炼中低碳铬铁消耗的硅铬合金。
(2)用户需要加工破碎发货的产品,其加工过程中的加工损耗不调整产量。
锰铁合格率是指报告期内锰铁检验合格量与锰铁检验总量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锰铁合格率(%) = 锰铁检验合格量(吨) ×100%
锰铁送检总量(吨)
计算说明:高炉开工后,不论任何原因产生的出格锰铁,均应参加锰铁合格率的计算;式中子、母项单位为标准吨。
低硅锰铁率是指低硅锰铁量占合格锰铁总量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低硅锰铁率(%)= 低硅锰铁总量(吨) ×100%
合格锰铁总量(吨)
计算说明:低硅锰铁是指符合现行国标一组硅要求的锰铁;式中子、母项单位为标准吨。
燃料比是指每炼1吨合格锰铁(标准吨)所消耗的入炉燃料的数量。它反映燃料的节约或浪费以及高炉操作水平的高低。燃料全部以扣除水分的干基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燃料比(千克/吨) = 入炉焦炭耗用量(千克)+入炉喷吹燃料耗用量(千克)
合格锰铁生产量(吨)
入炉焦比(千克/吨) = 入炉焦炭耗用量(千克)
合格锰铁生产量(吨)
煤粉消耗(千克/吨)= 喷入高炉内的煤粉数量(千克)
合格锰铁生产量(吨)
计算说明:式中母项单位为标准吨。
高炉铁合金工序单位能耗参照高炉炼铁工序单位能耗计算公式计算。
入炉锰矿消耗是指每炼一吨合格锰铁(标准吨)所消耗的入炉锰矿石的数量,包括天然矿石和人造块矿。天然矿石按扣除水分的干基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锰矿石消耗(千克/吨) =入炉天然矿石消耗量(千克)+入炉人造块矿消耗是(千克)
合格锰铁生产量(吨)
计算说明:式中母项单位为标准吨。
入炉熔剂消耗是指每炼一吨合格锰铁(标准吨)所消耗的入炉熔剂数量,它包括石灰石、白云石、生石灰,萤石等用于造渣的碱性化合物。这一指标综合反映炉料质量好坏及造渣操作的合理性。其计算公式为:
熔剂消耗(千克/吨)= 入炉熔剂消耗总量(千克)
合格锰铁生产量(吨)
其中:
熟料消耗(千克/吨)= 入炉熟料消耗量(千克)
合格锰铁生产量(吨)
计算说明;
(1)各种熔剂入炉消耗都不扣水分;
(2)熟料包括生石灰及焙烧后的白云石;
(3)式中母项单位为标准吨。
锰金属回收率是指冶炼锰铁的含锰金属量占人炉物料中含锰金属量的百分比。它反映冶炼过程中锰金属的收得和损失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锰金属回收率(%)= 全部锰铁含锰量(吨)-回炉锰铁含锰量(吨) ×100%
入炉锰矿含锰量(吨)+其它附加物含锰量(吨)
计算说明:
(1)式中的子项即合格锰铁含锰量;
(2)其它附加物是指外购含锰物料的入炉数量以及锰铁销售时精整下来的碎铁或铁粉,不包括来自本高炉又循环入炉使用的回炉铁和罐底渣等。
炼铁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反映报告期内平均每个炼铁工人的劳动效率,同时也反映该一时期内生产水平的增降趋势以及机械化程度和劳动定员的配备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炼铁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吨/人)= 合格锰铁生产量(吨)
炼铁工人及学徒平均人数(人)
计算说明:
(1)炼铁工人中包括学徒工、合同工、临时工、计划外用工。具体工种为高炉值班工长、炉前工(包括铸铁机工)、看水工、热风工、高炉瓦斯工、上料工(包括称量工、卷扬工),不包括其它工种。
(2)式中子项单位为标准吨。
高炉利用系数是指在规定时间内,每立方米高炉有效容积平均每日生产合格锰铁数量。它反映高炉的利用程度及炼铁生产技术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高炉利用系数(吨/米3·日) = 合格锰铁生产量(吨)
高炉有效容积(米3)×规定工作日数(日)
计算说明:
(1)高炉有效容积的计算,可参照炼铁生产计算方法。高炉大修后,以实测容积为有效容积;
(2)规定工作日数是报告期内的日历时间减去大、中修理的休风时间;
(3)式中子项单位为标准吨。
平均日产量是反映高炉在报告期内平均每日达到的产量,它反映高炉的实际生产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平均日产量(吨/日)= 合格锰铁生产量(吨)
规定工作日数(日)
计算说明:规定工作日数与利用系数母项中的规定工作日数相同;式中子项单位为标准吨。
高炉休风率是指高炉休风时间(以"分"为单位)占规定工作时间的百分比,它反映高炉的作业率及设备的操作状况。
扣除待料待电的休风率是反映高炉日常检修和其它突然故障而引起的临时休风的指标,这一般是高炉的内部原因引起的休风,通过主观努力可以克服和减少。其计算公式为:
休风率(%)= 休风时间(分)一待料待电休风时间(分) ×100%
日历时间(分)-大中修停炉时间(分)-待料待电休风时间(分)
不扣待料待电的休风率既反映内部因素,也反映外部因素对高炉作业情况的影响。其计算公式为:
休风率(%)= 休风时间(分) ×100%
日历时间(分)-大中修停炉时间(分)
计算说明;
(l)正常风量(或风压)降为0%为休风;大于正常风量(或风压)的80%为全风;正常风量(或风压)是指在具体条件下适应于该高炉的适当风量(或风压)。
(2)休风时间不包括大、中修停炉休风时间。
(3)规定工作时间= 日历时间一大、中修休风时间,大、中修的划分标准参照炼铁计算方法中的有关规定。
(4)为了便于分析,在"休风率"指标的后面列"休风原因分类"一栏,内列:"待料待电"、"临时停电"、"风机故障"、"计划检修"、"送风系统设备"、"上料系统设备"、"瓦斯系统设备"、"冷却设备"、"炉前事故"、"其它"等十个项目,都以"分"为计算单位。
(5)企业上报时,只报不扣待料待电的休风率。
高炉慢风率是指高炉慢风时间占规定工作时间的百分比,它反映高炉未能全风作业的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慢风率(%)= 慢风时间(分) ×100%
日历时间(分)一大、中修停炉时间(分)
计算说明:
(1)不大于正常风量(或风压)80%的为慢风。
(2)与休风率一样,应加列"慢风原因"。
人造块矿使用率是指烧结矿和球团矿等人造块矿的入炉消耗量占入炉锰矿消耗总量的百分比。熟料一般都带有碱度,因此熟料比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炉料质量的好坏。其计算公式为:
人造块矿使用率(%)=入炉烧结矿消耗量(吨)+入炉球团矿消耗量(吨) ×100%
入炉锰矿消耗总量(吨)
入炉锰矿品位是指入炉锰矿(包括天然矿石和人造块矿)的平均含锰量。按不扣除氧化钙、氧化镁及扣除氧化钙、氧化镁两种方法计算。
其计算公式为:
入炉锰矿品位(%)=入炉锰矿含锰总量(吨) ×100%
入炉锰矿实物总量(吨)
其计算公式为:
入炉锰矿品位(%)= 入炉锰矿含锰总量(吨) ×100%
入炉锰矿扣除氧化钙、氧化镁后的实物总量(吨)
计算说明:
(l)各种锰矿的含锰量及氧化钙、氧化镁的含量,可分别以各种锰矿耗用量×该矿含锰品位(%)或氧化钙、氧化镁含量(%),按加权算术平均计算求得。
(2)各种锰矿的含锰量或氧化钙、氧化镁含量均以化验数据为准。
入炉焦炭灰分是反映焦炭质量的一个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入炉焦炭灰分(%)= 入炉焦炭灰分总量(吨) ×100%
入炉焦炭总量(吨)
冶炼强度是指每立方米高炉有效容积、平均每日燃烧的燃料数量。它反映炉料下降的快慢和冶炼的速度,在不提高焦比的情况下,冶炼强度越高,高炉的生产水平就越高。
其计算公式为:
冶炼强度(吨/米3 ·日) = 入炉焦炭耗用量(吨)
高炉有效容积(米3)×实际工作日数(日)
计算说明:
(1)实际工作日数是指日历时间减去全部休风时间(包括大、中修和日常检修以及待料待电等一切休风时间)。
(1)各种燃料消耗量都是扣除水分的干基,与焦比的子项同。
热风温度是指高炉实际使用的热风温度。它反映热风炉的能力及高炉对风温的利用程度。在保持炉况顺行的条件下,使用热风温度越高,焦比就越低,但热风温度的高低与风量大小也有关系。其计算公式为:
热风温度(℃)= 逐日热风温度算术平均之和(℃)
参加计算的日数
焦炭负荷是指每吨入炉焦炭所熔化入炉锰矿的数量。它主要反映焦炭熔化矿石的效果、高炉操作水平和原燃料的质量。其计算公式为:
焦炭负荷(吨/吨)= 入炉锰矿消耗总量(吨)
入炉焦炭耗用量(吨)
计算说明:焦炭负荷的母项数据应和入炉焦比指标中的子项数据一致。
富氧率是指富氧在鼓风中氧气含量增加的百分数。其计算公式为:
富氧率(%) =0.21×风量(米3/分)+氧量(米3/分)×氧气纯度(%)
风量(米3/分)十氧量(米3/分)×100%一21%
风量是指平均每分钟鼓入高炉的冷风数量(以标准立方米表示)。在正常情况下,风量大,下料多,冶炼速度快。它反映鼓风机出力的利用程度,同时与高炉是否顺行,电压是否正常也有关系,其计算公式为:
风量(米3/分)=
逐日风量算术平均之和
参加计算的日数
热风压力是指在平均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鼓入高炉热风的压力(以帕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热风压力(帕)=逐日热风压力算术平均之和(帕)
参加计算的日数
炉顶压力是指在平均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炉顶煤气的压力。其计算公式为:
炉顶压力(兆帕)= 逐日炉顶压力算术平均之和(兆帕)
参加计算的日数
炉顶温度是指炉顶煤气的平均温度。其计算公式为:
炉顶温度(℃)= 逐日炉顶温度算术平均之和(C)
参加计算的日数
锰铁平均化学成分是反映锰铁质量与牌号的指标。 按国家标准的项目,可分以下3个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锰铁平均含锰(%)= 合格锰铁含锰量(吨) ×100%
合格锰铁实物生产量(吨)
其计算公式为:
锰铁平均含硅(%)= 合格锰铁含硅量(吨) ×100%
合格锰铁实物量(吨)
其计算公式为:
锰铁平均含磷(%) =合格锰铁含磷量(吨) ×100%
合格锰铁实物量(吨)
入炉锰矿平均化学成分是反映锰矿质量的指标,除锰矿平均含锰已在"入炉锰矿品位"中有所规定外,再列以下7个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入炉锰矿平均含铁(%)= 入炉锰矿含铁总量(吨) ×100%
入炉锰矿消耗总量(吨)
计算说明:
入炉锰矿含铁总量= 甲种入炉锰矿消耗量(吨)×甲种入炉锰矿平均含铁(%)十乙种入炉锰矿消耗量(吨)×乙种入炉锰矿平均含铁(%)+…×…
计算公式同入炉锰矿平均含铁。
计算公式同入炉锰矿平均含铁。
计算公式同入炉锰矿平均含铁。
计算公式同人炉锰矿平均含铁。
分为以下两个指标:
1. 二元碱度
其计算公式为:
二元碱度(倍)(R2)= 入炉锰矿含氧化钙总量(吨)
入炉锰矿含二氧化硅总量(吨)
2. 三元碱度
其计算公式为:
三元碱度(倍)(R3) = 入炉锰矿含氧化钙总量(吨)十含氧化镁总量(吨)
入炉锰矿含二氧化硅总量(吨)
其计算公式为:
入炉锰矿锰铁比(倍)= 入炉锰矿含锰总量(吨)
入炉锰矿含铁总量(吨)
其计算公式为:
入炉锰矿磷锰比(%) = 入炉矿含磷总量(吨)
入炉锰矿含锰总量(吨)
入炉熔剂平均化学成分是反映熔剂质量的指标。为了全面反映熔剂质量,分为以下4个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入炉熔剂平均含氧化钙(%) = 入炉熔剂含氧化钙总量(吨) ×100%
入炉熔剂消耗总量(吨)
计算公式同入炉熔剂平均含氧化钙。
计算公式同入炉熔剂平均含氧化钙。
其计算公式为:入炉熔剂平均有效碱性氧化物含量 = 入炉熔剂平均含氧化钙(%)十入炉熔剂平均含氧化镁(%)一入炉熔剂平均含二氧化硅(%)×渣碱度(CaO+MgO)/SiO2
炉渣平均化学成分是反映造渣制度是否合理及操作效果的数据。分为以下6个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炉渣平均含氧化钙(%)=炉渣含氧化钙总量(吨) ×100%
炉渣总量(吨)
计算公式同炉渣平均含氧化钙。
计算公式同炉渣平均含氧化钙。
计算公式同炉渣平均含氧化钙。
计算公式同炉渣平均含氧化钙。
分为以下两个指标:
1.二元碱度
其计算公式为:
二元碱度(倍)(R2)=炉渣平均含氧化钙(%)
炉渣平均含二氧化硅(%)
2.三元碱度
其计算公式为:
三元碱度(倍)(R3)=炉渣平均含氧化钙(%)+平均含氧化镁(%)
炉渣平均含二氧化硅(%)
炉渣数量及渣铁比是指冶炼中所产生的炉渣总量及每炼1吨合格锰铁所产生的炉渣数量。它反映炉料质量,同时与炉渣碱度高低也有关系。
炉渣一般是不过磅的,在计量上大体采用两种方法:一是估计;二是理论计算。为了各厂统一,有可比性,高炉锰铁的炉渣量计算采用以氧化钙作平衡的理论计算法,为了简便易行,又采用假设入炉焦炭中含氧化钙与炉顶及其它吹损氧化钙相抵消,都不参加计算的简易理论计算法。
其计算公式为:
入炉锰矿中含氧化钙总量(吨)+入炉熔剂中含氧化钙
炉渣数量(吨)= 总量(吨)+其它外购入炉附加物含氧化钙总量(吨)
炉渣平均含氧化钙(%)
其计算公式为:
渣铁比(吨/吨)= 炉渣数量(吨)
合格锰铁实物量(吨)
瓦斯灰数量及灰铁比是指除尘器收集的瓦斯灰数量及每炼一吨合格锰铁所产生的瓦斯灰数量。灰量越少越好。
瓦斯灰数量一般是不过磅的,大多采用估计计量的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
灰铁比(千克/吨)= 除尘器收集的瓦斯灰的估计数量(千克)
合格锰铁实物量(吨)
净煤气含尘量是指经过洗涤除尘的平均每立方米高炉净煤气中含灰尘的数量(以毫克为单位)。它是反映净煤气质量的一个指标。含尘量越低越好,有助于延长热风炉寿命。其计算公式为:
净煤气含尘量(毫克/米3)= 各次测定之累计量(毫克/米3)
测定次数
高炉悬料是指在冶炼过程中,炉料停止下降运动,入炉风量变小,风压升高,是冶炼中不正常的征兆;坐料是指使用减风(直至休风)的调节手段,强迫悬料降落;塌料是指悬料突然自行坠落。由于坐料与塌料都是悬料所引起的,不悬料就不会出现坐料及塌料,因此,只按实际发生的次数分别统计"坐料"、"塌料"两项。
损坏风口、渣口水套的个数是指高炉在生产过程中烧坏(包括喷吹物磨坏)以及使用时间久、发生裂纹面漏水的风口、渣口水套个数,应分别按其型号(如大套、中套、小套)进行统计。非冶炼过程而损坏及配管漏水但风渣口不漏水的,不在其内。
电炉铁合金产品质量是反映电炉铁合金产品和冶炼技术水平的指标。凡符合国家标准、部颁标准、企业标准及用户协议标准的产品均为合格品。
有标准成分的铁合金产品的合格品和废品均按标准量计算。
电炉铁合金合格率是指在报告期内,该产品合格量占总检验量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铁合金产品合格率(%) = 铁合金检验合格量(吨) ×100%
铁合金送检总量(吨)
对于生产多品种的企业,还要考核全厂综合合格率。其计算公式为:
电炉铁合金综合合格率(%)= 分品种铁合金检验合格量之和(吨) ×100%
分品种铁合金检验总量之和(吨)
计算说明:
(l)产品合格率要分品种、分炉进行计算;式中子、母项单位为标准吨。
(2)正常情况下,产品出炉后即参加产品质量考核。
(3)停开炉:
1)新开电炉,经过大、中修和硅钙炉的周期停炉或外部原因连续停炉36小时以上又恢复生产的电炉所产出的第一炉产品,不参加质量指标考核(精炼电炉除外)。
钨铁头两炉产品不参加质量考核。
2)新开炉的洗炉或停炉前的洗炉,从加入洗炉料后所产生的废品,一律不计炉号,不作废品考核。但洗炉过程中所消耗的电、物料不应扣除,要参加消耗指标计算。
3)计划检修,企业外部原因造成5000千伏安及5000千伏安以上电炉连续停电48小时以下,5000千伏安以下电炉停炉在36小时以下所产生的废品,一律参加质量考核。
(4)产品转炼:
1)前一种产品炉料,对后一种产品有用或至少是无害的转炼,所产生的过渡产品只要符合质量标准就算合格品。对不符合任何牌号规定的废品,参加转炼后的产品质量计算。
2)前一种产品炉料对后一种产品有害的不同元素产品的转炼(如硅铬转炼硅铁)可参照新开炉的规定计算。
3)转炼的时间界限,原则上应以变料时间或变料后出第一炉铁堵炉眼时间进行划分。所出的第一炉产品如果合乎转炼前的产品质量标准,那么转炼前产品作业时间应该截止到转炼后的第一炉出铁堵炉眼时间为止;如果转炼后第一炉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或符合后一种产品质量标准,那么转炼时间和耗电以变料时间划分。
(5)炉前跑眼或设备事故所出的产品,不论合格不合格,不管数量多少,一律记炉号,参加质量指标计算。
(6)无论设备状况、工艺条件、原材料质量如何,只要生产就应计算其产品技术经济指标。新产品试生产期间(最多3个月)和新建电炉试生产期间(最多6个月)生产的产品,可不参
加质量指标和其它指标的考核。
(7)产品转炼生产的计划外产品的计算:电炉(包括精炼电炉)在冶炼过程中,产生计划外的产品(如炼微碳铬铁产生中铬或生产中铬出现微铬产品)按产品实际品种牌号入库,计算产值、产量。但不参加质量、电耗、原材料消耗等指标计算。这部分产品所消耗的电、原材料从总消耗中扣除。
划分计算的方法:
l)精炼产品可按"冶炼记录卡片"记录的炉前耗电、冶炼时间、原材料配比量进行划分计算。
2)其它铁合金产品,由于生产特点是连续式作业,只能按系数法进行划分计算(见表2-7-3)。
表2-7-3 按系数划分各种消耗和作业时间
项目 |
单位 |
75%硅铁 |
特殊硅铁 |
合计 |
1.电耗 |
千瓦·时 |
1560000×0.076999=119964 |
1560000×0.9231=1440036 |
156000 |
2.硅石消耗 |
吨 |
325×0.0769=25 |
325×0.0769=25 |
325 |
3.作业时间 |
时 |
696×0.0769=53.5 |
696×0.9231=642.5 |
696 |
例如:某月某电炉生产特种硅铁120吨,带出75%硅铁10吨,总耗电1560000千瓦·时,矿石消耗325吨,全月实际作业时间696小时,其划分计算步骤如下:
求系数:
75%硅铁 = 10 =0.0769
120吨+10吨
计划牌号符合率是指符合计划牌号的实际产量占计划规定牌 号〔的产品产量的百分比。它反映铁合金冶炼目标命中的程度,同时也反映铁合金工人的冶炼技术操作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计划牌号符合率(%)=符合计划牌号的实际生产量(吨) ×100%
计划规定牌号的产品生产量(吨)
计算说明:
(l)计划牌号包括计划规定的化学成分要求。
(2)计划牌号符合率应分牌号计算,分品种计算填报;式中子、母项单位为标准吨。
(3)符合计划牌号的实际产量(子项)在牌号、品种间不冲抵,即当符合计划牌号的实际产量小于该牌号计划产量时,按实际数量计算;当符合计划牌号的实际产量大于该牌号计划产量时,
超出部分不计。该指标值不大于100%。
(4)全厂综合计划牌号符合率计算的子项和母项,分别是各品种计划牌号符合率的子项和母项之和。
单位产品电耗(简称"单位电耗"),是报告期内生产1吨合格铁合金所消耗的电量。其计算公式为:
单位产品电耗(千瓦·时/吨)=产品总耗电量(千瓦·时)
合格产品生产量(吨)
单位产品冶炼电耗(千瓦·时/吨)= 产品冶炼总耗电量(千瓦·时)
合格产品生产量(吨)
计算说明:式中母项单位为标准吨。
产品总耗电量包括产品冶炼过程的耗电和生产产品时的烘炉电、洗炉电、动力电、照明电等。产品冶炼总耗电量包括产品冶炼过程中的耗电和洗炉电。
电炉的有功电度表,应在每月规定日期内,由动力试验室仪表部门用标准电表校验一次,根据校验后的正负误差系数当月核实调整。其计算公式为:
核实后冶炼总耗电量(千瓦·时)= 电炉耗电量×(1一(月初误差十月末误差)/2)
计算说明:
(l)新开炉的烘炉电是指从烘炉送电开始至出第一炉铁堵眼前所消耗的电量,应从总耗电量中扣除。
(2)由于外部原因(限电、待料、自然灾害等)造成5000千伏安及5000干伏安以上电炉连续停电48时以上,5000千伏安以下电炉(不包括精炼电炉)连续停电36时以上所耗用的烘炉电,
在计算产品冶炼耗电量时应予以扣除,5000千伏安及5000千伏安以上电炉连续停电48时以下,5000千伏安以下电炉连续停电36时以下所耗用的烘炉电,在计算产品冶炼耗电量时不应扣除。
(3)精炼电炉换衬后的开炉及外部原因造成连续停电24时以上所耗用的烘炉电,在计算产品冶炼耗电量时予以扣除。其计算公式为:
烘炉电(千瓦·时)=计划平均功率×( 两炉平均冶炼时间-月平均炉冶炼时间)
(4)电炉铁合金单位工序能耗参照炼钢工序单位能耗计算公式计算。
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简称原料消耗),是以原材料实物量(干重)和折合量表示的单位产品平均耗用的某种原材料数量。它是制定原材料计划、检查消耗定额执行情况的依据。其计算公式
为:
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千克/吨)= 原材料实际消耗量(干重〕千克
合格产品生产量(吨)
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折合量(干克/吨)= 原材料实际消耗(折合量)千克
合格产品生产量(吨)
计算说明:
(l)原材料实际消耗量是指入炉数量。不包括库耗、途耗、场耗及加工损耗。
(2)计算单耗的产品只限于正式投产的产品。试制阶段的新产品、科研产品以及正式投产以前试验生产的产品,不计算单耗指标。
(3)在计算原材料消耗的同时,要列出主要原材料(包括使用的半成品)入炉品位、水分及产地。
(4)炉料以去掉水分后的干重计算。
(5)洗炉过程中所耗用的原材料,一律不扣除。
(6)按折合量计算的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其折合标准为:
1)铬矿按含 Cr2O3 为 45%折合;
2)锰矿(含富锰渣):冶炼锰硅合金、高碳锰铁按含锰32%折合;冶炼中低碳锰铁按含锰38%折合。
(7)式中母项单位为标准吨。
主要元素冶炼回收率是指产品在冶炼过程中某一个主要元素的利用程度。它是反映冶炼过程中金属回收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主要元素冶炼回收率(%)= 合格品含主要元素重量(吨) ×100%
入炉原料含主要元素重量(吨)
计算说明:
(1)对工艺过程分几步生产的产品,其总回收率应等于分步回收率的乘积。
(2)企业外购的废合金或合金粉末(包括跨炉的)应列出计算单耗,参与合金元素回收率计算。
(3)对于复合铁合金,如锰硅、硅铬等,只选择其中主要的一种元素计算,主、次区分的原则是:
1)产品成分中所占的比重:
2)元素的贵贱程度。
(4)无熔剂法碳锰、中锰回收率计算公式,母项不变,子项应再加上渣中含主要元素量×渣主要元素利用率。
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是指平均每个工人及学徒在报告期内生产铁合金的数量。它表明生产工人在一定时间内的生产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吨/人)= 合格产品生产量(吨)
工人及学徒平均人数(人)
计算说明:此公式适用于独立的铁合金厂,对于非独立的铁合金车间(或电炉)要注意产品产量与生产该产品的工人范围口径一致;式中子项单位为标准吨。
电炉日历利用系数是指电炉在日历时间内单位变压器额定容量(兆伏安)平均每日的合格铁合金产量。它反映电炉能力利用程度及操作水平和企业管理工作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电炉日历利用系数(吨/兆伏安·日) = 产品合格量(吨)
变压器额定容量(兆伏安)×日历日数(日)
计算说明:
(1)电炉日历利用系数,应分品种、分电炉计算,式中子项单位为标准吨。
(2)变压器容量应按铭牌额定量计算;经过改造的变压器,其容量按测定后的实际容量计算。
平均日产量是反映电炉在报告期内平均每天达到的生产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平均日产量(吨/日)= 合格产品生产量(吨)
实际作业日数(日)
计算说明:实际作业日数,应与作业率指标口径一致;式中子项单位为标准吨。
电炉日历作业率是指电炉实际作业时间占日历时间的百分比。它是反映电炉的时间利用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电炉日历作业率(%)= 实际作业时间(时) ×100%
日历时间(时)
计算说明:
(l)实际作业时间是指从给电炉送电时间起计算,应包括必要的辅助时间(如换电压、放电极、精炼电炉出铁的停电时间)。
(2)全厂综合的电炉日历作业率计算的子项和母项,分别是各台电炉作业率的子项与母项之和。
精炼电炉炉衬寿命是指电炉每更换一次炉衬所冶炼的铁合金的炉数。它是反映炉衬耐火材料的利用程度、耐火材料和筑炉质量、操作、炉衬维护状况的依据。其计算公式为:
精炼电炉炉衬寿命(炉)=
出铁总炉数(炉)
更换炉衬次数(次)
计算说明:
1)自炉衬投入使用起到更换新炉衬止为一个炉役,在此期间所冶炼铁合金的炉数称为"炉龄"。
(2)精炼电炉炉衬,不论修补程度如何,只要更换下来修补,就按更换一次计算。
电炉平均功率(即平均工作能力),是指电炉在实际作业时间内,变压器平均输出的有效功率。它与变压器的额定容量相比,能准确地反映出电炉在作业时间内的能力利用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平均功率(千瓦)=冶炼总耗电(千瓦·时)
实际作业时间(时)
计算说明:
(1)冶炼总耗电应包括烘炉用电和洗炉用电。
(2)实际作业时间应与计算电炉日历作业率的子项一致。
渣铁比是观察渣量大小的一项指标。选择一个合理的渣型是铁合金冶炼操作技术上的一个关键。
渣铁比是指实际出渣量与实际出铁量的比值。即生产每吨铁所产生的渣量。其计算公式为:
渣铁比(吨/吨)=炉渣总量(吨)
出铁总量(吨)
计算说明:出铁总量包括废品在内,以实物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