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问题的讨论要回到基本面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正文

粮食问题的讨论要回到基本面

2016-01-29 08:03:03   来源:   

粮食问题不是简单的供求问题。要不要生产那么多粮食?要不要收储那么多的粮食?要不要利用国际市场?农产品之间的市场替代如何应对?不同农产品的经营主体如何培育?随着粮食问题的显化,这类讨论会不断升温。在我看来,回答这些问题要回到粮食的基本面。粮食问题试图仅关注供求或者仅靠某一项政策是解决不了的,这些基本面的问题必须要面对,否则纷繁复杂的粮食问题就很难理清。

粮食问题的基本面有哪些

粮食问题的基本面涉及到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资源禀赋。我国是一个人均耕地仅1.4亩(不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二分之一)、耕地质量不高的人口大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的粮食价格和供求都纳入了国际的范畴,资源禀赋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将越来越明显。我国一定比例的粮食供给客观上要依赖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因此,我们最终要按照我们的比较优势选择农产品的生产,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第二,粮食生产进入成本上升通道。与前些年讨论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原因导致的粮食生产成本上升不同,我国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开始对粮食生产已产生显著影响:近些年我国的土地成本受农用和非农用的双重挤压,加上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后带动耕地流转、使得地租显化;同时,农业与其他产业在争夺劳动力方面处于比较劣势,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是结构变革的基本面问题。

第三,农户分化、农民的异质化程度提高。纯农户、纯非农户、以农业为主非农为辅的兼业农户、以非农业收入为主农业为辅的兼业农户大概各占25%左右,这与之前农民均质化程度很高不同,农民根据收益的选择空间增加,这给国家的粮食生产带来了新的挑战。

第四,农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集中化程度大大提高。近年来我国的农业结构调整之后,通过政府、政策的引导,更多是通过市场的选择,农业产业的区域越来越集中。

第五,价格机制。国家粮食收储的增加和国家粮食最低保护价的实施,客观上造成了库存的增加和大量的粮食收购主体退出。粮食收购市场主体被收储功能集中之后扭曲了粮食的价格信号,失真的价格信号对粮食生产的调节作用必然会降低。

农业结构调整与比较优势

伴随着经济发展的日益开放,我国粮食市场与国际粮食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粮食生产受资源禀赋的影响将更加明显,综合权衡哪些该放、哪些该保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我国主要农产品中的小麦、玉米在国际上不具有比较优势,可以适当考虑国际市场的平衡。主粮生产可以考虑自己生产和国际平衡相结合的策略。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走日韩那样的高补贴的粮食生产模式,是否行得通?我认为主粮自给率可以适当灵活控制,这是现实可行的。比如我们周边的粮食调剂的空间比较大,泰国、老挝、柬埔寨、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种子革命带来生产能力的提高可以为我所用,这样可以降低一些水稻的自给率,减缓我国的资源压力。再比如我们对优质小麦的需求上升趋势很明显,同时对低品质的小麦需求是下降的,那么应该在小麦的生产结构上积极做一些调整,低品质小麦的产能应该逐渐退出。这些退出的农业产能可以做有比较优势、经济附加值高的品种,例如无公害蔬菜、水果、粮食和高附加值的作物,以及一些对土地有保护作用的产品。这样既可以满足民众多样化的需求、农民收入也比较高,又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一定的空间,也不会对我们的粮食安全造成冲击。

再如玉米中饲料用粮占有很大的比例,那么我们是该进口玉米饲料在国内养殖,还是直接进口畜产品?我的主张是直接进口畜产品,这样可以直接利用国际资源,而我们的企业走出去相比我们直接进口畜产品,具有更多更高的收益。我国的养殖业近些年的变化是养殖散户已经退出,种养型的兼业小农模式已经基本不存在了,但是我们规模化的养殖业与国际相比较并不具有比较优势,同时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也很大。因此,国家可以鼓励中国的企业走出去收购一些国际的养殖企业,目前是收购国际养殖企业的好机会,例如双汇在国外的收购就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尊重我们的资源禀赋特点,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的变化在促进农产品替代方面的作用会越来越强,对区域特色明显的、安全健康的产品需求会迅速增加,未来在不同区域的农业多样性会增加,有特色的产品会越来越多,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山区、热带地区等适合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的地方,农业生产主体和社会资本将会逐渐介入,农业经营主体的多样化,股份制、合作制等经营方式也将日益多样化,但纯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的变化不会太大。但是对于大宗农产品的生产还要以农户为主,以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为主。国家应该尊重、顺应市场规律,促进这种变化和选择。

同时,由于我国的资源禀赋约束,农业的规模经济相比西方那样的大型农场不占优势,未来包括粮食生产在内的农产品生产规模是靠区域集中化程度来提高规模经济。区域市场规模的增加和市场集聚化程度的提高,不是靠土地的规模经济,而是靠范围经济。地方政府在培育主导产业的时候要尊重区域特点,需要尊重区域的自主选择,这里面应该重视企业的作用。具有市场一线开拓经验的企业家对促进一个地方的农产品区域集中化程度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了不少这样的例子。政府要做好服务,培植地方的主导产业。

总之,粮食的去库存、降低储备,增加、培育粮食经营的市场主体、促进主体多样化,改变现在国家收储过于集中的问题,形成竞争的局面,恢复价格机制的作用应是今后粮食政策的着力点。

农业企业如何“走出去”

在我国养殖企业走出去方面,国家的外汇配额政策需要为农业和养殖业企业做适当倾斜,加大外汇配额。还要有意识地组织企业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另外,国家之间的政策疏通也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走出去的企业对国际和其他国家的法律的了解都非常欠缺,这些方面政府应该多做工作。

粮食的进口是不可逆转的,因此也是个不可回避的趋势,这需要国家层面的战略考量。关于农业走出去方面,应注重未来在国际上的农业战略储备。我认为在发达国家例如在南美、欧洲、美国、澳洲、新西兰等国应以兼并、收购为主,提高我们在资源紧缺农产品方面的生产能力。

同时,对“一带一路”周边国家、非洲、南美及其周边的土地资源的利用需要战略思维,现在是很多国企在做,但却引来一些猜忌,效果并不如人意。我认为我们的农业企业走出去、搞技术输出,应该注重本地化的生产,注重与当地的文化结合,要利用当地低成本劳动力、培育人力资本,这也是在与投资国建立利益分享互惠机制,这些需要花功夫去做。急功近利地地圈地必然是不可靠的供求关系,低成本占地不会有好的效果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我们非洲很多农业项目搞不好都与此有关。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