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层近来已成为一个热词,虽然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的以收入论,有的以资产论,还有的以知识论。然而无论怎么划定,综合参考收入、资产与知识水平,有一点可以说是共识,即这个阶层如今已占据相当比重。
在中国,中产阶层类同于中等收入群体,诞生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贫富分化,是一个有别于权贵阶层与草根阶层的群体。笔者粗略定义为:这些人绝大多数生活在城市,有一定的资产(不动产或金融资产),收入水平与文化层次属于中上。目前这三个阶层并非对立,而是有流动性的,草根阶层通过努力,获得资产和知识,跻身中产阶层,少数甚至可以到达权贵阶层,典型如马云之类发迹于草莽者。
另一方面来自于权贵阶层的“挤压”。如2015年的天津港“8·12”爆炸事故,据新华社报道,始作俑者瑞海公司,背后就是权贵阶层官商勾结的典型,这场事故除了造成165人遇难外,也让大多数人损失财富,这其中即有不少为中产阶层。
而近日发生的雷洋事件,虽然调查结果尚未正式披露,但警察执法权限过大,无疑是原因之一,雷洋作为一名新的中产阶层,在某些时刻如此无力,这也引发了整个中产阶层的恐惧。
换言之,中产阶层的不安,是因为“恐惧”。因为他们的经济地位还比较脆弱,社会又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教育、住房、医疗,甚至去年的股市都能够轻易改变他们的经济地位,今天的中产阶层或许明天就会沦落为贫穷阶层。因此,他们对自己的现状感到不确定,甚至恐惧。然而,他们并非不会愤怒,只是作为“有产者”,不具备草根阶层那么彻底的“革命性”;且作为知识阶层,他们明白每一件事和每一种情况的发生,都有其缘由,并非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事件发生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才是值得探究的。
或者说,中产阶层的不安,主要缘于中国当前法治不健全与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社会发展至今,必须依靠改革才能推进,但改革极易触动既得利益者,这些既得利益者主要是权贵阶层。众所周知,目前法治中国建设还比较滞后,没有法治的约束,既得利益者很难会为改革作出多少让步。
同样,在政治利益上,中产阶层几乎没有发言权和代言人。就目前而言,中国的草根阶层还是占据大多数,所以草根阶层往往会获得政策的青睐和照顾,如扶贫、各类补助、财政转移支付之类。但与中产阶层相关的,典型如个人所得税改革,数据显示,2015年个人所得税8618亿元,同比增长16.8%,远超GDP和居民收入增速,因为免征额5年未调整,如今已沦为“工薪税”,与此同时,改革也迟迟未能推进。
中产阶层的不安,对中国社会进程影响极大,因为一个健康的社会结构,必然是“橄榄型”,即中产阶层是为大多数,极富极贫者很少。目前而言,中国大量的工人阶级尤其是农民工还没有转型成为中产阶层,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工资的提高,他们必将转型成为中产阶层。而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国家在顶层设计上,对于中产阶层利益的保障,尤为重要。
近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强产权保护,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增强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感。
可见,决策层已注意到从制度上保障中产阶层的重要性,高层声音已经发生,具体改革如何落实,姑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