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新浪微博“‘5·30’网络红人节”,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下,“网红效应”、“网红经济”已经走上了前台。一些人死心塌地拥趸自己的网红偶像,有些人对网红嗤之以鼻,认为其败坏社会风气,纯粹迎合人性中低俗的诉求。
事实上,对网红的不屑多少是种误解,他们仅仅将网红等同于海天盛筵中的“外围女”,或是在网络直播间里游走于低俗、灰色地带的网络女主播。
从广义的角度看,直播间里的“主播”确属网红一种,和其他网红一样,他们也是网生的、有一定的粉丝群并生产一些内容。但他们是基于特定平台生存的“虚拟”人,一旦平台不存在或是他们自己不再能通过各种方式长期“笼络”粉丝,他们的网红之路也就终结了。被网络大佬们看好的“网红”以及其派生的“网红时代”“网红经济”,显然不是指这群平台主播们。
真正符合当下时代特征的网红,是具有持久吸引力,带动其他领域以及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的人,他们也因此具有长久的商业价值。这样的网红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较高行业知名度和非常专业的内容生产能力。从这个意义上看,像吴晓波、罗振宇、秦朔、冯仑等才是未来网红形式的雏形。他们代表了在各自领域里一种人格化的生活方式,他们正在传播的东西具有建设性和影响力,他们的粉丝大多“信奉”他们所传播的价值观,也会朝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去努力。就像罗振宇用自己的影响力卖书和其他商品,粉丝们颇为“买账”,这是当下的网红们正普遍走向的影响力经济道路。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前,几乎所有明星都是用工业化方式“生产”出来的,他们由强势的电视剧、媒体渠道推出,粉丝很难与其形成有效互动,除了传统的广告之外,粉丝与偶像的连接少得可怜。但今天的网红之所以能红,是因为他们是基于特定人群兴趣点,通过互联网的社会化传播“生长”起来,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消费者——粉丝们掌握了消费主权,也掌握了传播权利,新一代的网红是用户主权的选择。网红继续品牌化、IP化之后,其粉丝群体也会更加确定。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资本的介入,网红可能不仅会在商业利益上有所斩获,在加入了“机构化”“专业化”“资本化”“产业化”的元素后,网红经济也可能将成为下一个风口。
不可否认的是,总体上看,网红行业自身存在天然短板,如缺乏持续生产优质原创内容的能力、有效的管理机制以及专业的市惩产业化运营等,所以当下“主播”式网红依然占据一席之地。随着越来越多的新一代网红涌现,以及已经初具雏形的网红变现模式,网红经济的未来不可小觑,商业会倒逼网红的淘汰或转型。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人群将更注重生活品质和品牌美誉度,而不仅仅注重一个噱头,这意味着“主播式”网红终将因为不能持续生产有价值的内容,也不能为商业所利用而被淘汰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