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在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方面还有更广阔的空间,在为全国提供引领示范方面还应有更大的作为。”结束为期5天对北京市的督查后,国务院促进民间投资专项督查组第五组组长严之尧表示。
26日至30日,国务院促进民间投资专项督查组第五组到北京市督查。督查组听取了北京市政府及海淀、通州、昌平3个区政府有关情况介绍,分别到以上3个区开展了实地督查,召开了多场行业协会、商会座谈会,并与137家民营企业负责人座谈,走访民营企业20家,听取企业负责人对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建议和意见。
督查组认为,北京市对促进民间投资工作高度重视,通过扎实的工作,显著提升了民营经济活力,民间投资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15年全市民间投资规模相比2012年增长了近六成,占全市投资比重42.1%,已发展成为全市投资的重要支撑力量。
特别是从民间资本创业创新活力上看,北京立足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扎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推出“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孵化模式,打造众创空间、创新工场、创客空间等多种形态创业创新载体,其中85.7%为民营机构。中关村在全国率先开展创业投资和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试点,投资案例分别占全国42.7%和32.2%,均居全国第一。
今年1至4月,北京市完成民间投资604亿元,同比下降7.1%,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降幅位居前列。对于这个情况,督查组认为,从不同角度看有喜有忧。
喜的是,北京市积极主动地转换发展战略、调整发展格局、优化经济结构、疏解非首都功能,对民间投资有引、有疏、有导,正在走出一条减量提质的新路。忧的是,受宏观经济下行、新旧动能转换衔接、产业转型升级相互叠加的影响,民间投资增幅出现了下滑,这同时也反映了北京市在促进民间投资的政府服务、管理水平、政策引导、金融支持等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
督查组提出,北京作为拥有2000多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已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由于城市规模过大造成的规模效益递减,导致生产的综合成本过高,劳动成本上升明显快于技术进步、生产效率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商品市场占有率扩大等,加重了民营企业的负担,成为了制约民间投资的主要问题之一。融资难、融资贵、期限短也是民营企业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北京市民间投资的方向和结构还比较单一,房地产投资占比过大,今年1至4月全市民间投资仍有八成投向房地产领域,促进结构改革和转型升级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督查中发现,有的部门和地区在政府管理服务上存在“上热下冷”,一些部门对新产业政策理解不充分、落实不到位,有用老办法管理新业态的问题;一些政策措施缺乏协同性、配套性、操作性;一些新政策宣传不及时、解读不到位、信息不公开;一些地方存在“重公轻私”的情况,民营企业营商环境隐形障碍依然存在。
督查组建议,北京市要实现从制造产品到出新思想、新理念、新制度、新专利、新技术、新图纸、新标准、新模式、新业态的大跨越,要在改革传统金融体制上大胆探索和创新,以现代金融制度的创新催生现代产业。同时,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要用足、用活、用好土地政策。
会上,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对督查组反馈的问题和建议“照单全收”,当场明确了整改部门和责任,要求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拿出整改措施,切实推动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