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债“塌方”恐成为中国金融风险的引爆点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正文

企业债“塌方”恐成为中国金融风险的引爆点

2016-06-01 08:27:54   来源:   

日前,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再次提醒市场,要警惕中国的企业债问题和潜在风险。虽然中国的高企业债务不是一个新话题,但穆迪披露的数据和问题分析,尤其是穆迪指出的系统风险隐患,确实值得国内政府和市场高度重视。

穆迪的报告称,与2015年底相比,今年第一季度末被列为信用评级“负面展望偏向”的中国发债人数量增加了3倍,其中包括那些评级正受到调降评估的企业,以及那些评级展望为负面的企业。穆迪报告称,具有负面展望偏向的发行人的比例在去年底为15.7%,今年3月底为33.3%,而现在已升至69%的高位。上一次出现如此高的比例还是在2009年5月,当时尽管受到了金融海啸影响,最高比例也仅为45.5%。

虽然穆迪也表示,中国具备避免金融动荡的能力,因为中国政府拥有必要的政策工具以及政府运用这些工具的意愿,这显著降低了信贷供应大幅缩减或金融中介全面中断的风险(这些风险通常与系统性金融危机相关),能够防止金融危机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但它也指出,应对中国多方面金融弱点所带来的负担,将对经济造成“可观的拖累成本”,这种代价的体现形式将包括:银行业的巨大损失继续不被确认,资本配置不当,经济再平衡和减少过剩产能的努力被延后,以及较长时期的偏低增长。

对于国际评级机构的风险警示,中国政府官员似乎表现得越来越不耐烦,甚至还暗含了些微的蔑视——此前曾有中国政府高官就表示,不“care”穆迪对中国主权风险的评级。但在安邦咨询(ANBOUND)研究团队看来,作为正在走向国际化的大国经济体,对于国际评级机构的风险提示,还是应该加以重视,并与它们形成有效的沟通互动。在穆迪看来,中国的企业债问题依然是中国最重要的风险点。尽管中国政府可以动用巨大的资源来避免短期风险事件,但企业债问题引发深层次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依然不容忽视。

中国企业的高杠杆、高负债问题,是中国经济困局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国外研究机构普遍认为,国内企业债务总额超过中国GDP的160%。国内统计数据显示,仅债券余额就超过54万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发行的债券(企业债券)总量接近17万亿元,占比达31%,涉及发债企业4200余家。2008年以来,随着“四万亿计划”的实施和企业信用盲目扩张,中国国内的杠杆率(不同形式贷款与GDP比值)上升超过了100个百分点,增速远高于其他国家。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形势不断下行,企业借贷质量也出现恶化趋势。特别是今年以来,已有山水集团、亚邦集团、天威集团、宏达矿业、东北特钢、中煤华昱等企业共计17只信用债出现违约,涉及金额接近200亿元。违约的企业有民营企业,也有国有企业,很多企业违约开始根本没有一点预兆,投资者也无法提防。

由于国内一直保持较高储蓄率,在中国股票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企业高杠杆是必然的事情,但与股权融资不同,债务融资一旦出现问题,将严重影响发债人向投资者的兑付能力,不仅金融机构或存户将蒙受损失,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也将受影响。目前,国内已经进入了企业债到期兑付高峰期,到年底将有4.12万亿企业债务规模,民企和国企者有。如果企业债违约规模大幅扩大,就可能让超过百家金融机构深陷这波企业债务风暴当中,更使多家银行面临债权到期无法收回的巨大风险。

中国企业债务过重,与经济转型也有密切关系。2008年以前,中国经济增长快速,受人口红利、工业化、加入WTO等多种正面因素的刺激,中国经济在没有加很多杠杆的情况下就实现了高增速。但当前,中国经济进入转型调整阶段,以往的有利因素快速消失,加上很多产业的投资趋同程度又高、产能过剩情况严重,导致大量企业效益严重恶化,收入无法支付债务本息,企业偿债能力不足、现金流不足,只能以借新还旧方式应对,让中国企业债务问题越陷越深。

安邦咨询(ANBOUND)研究团队认为,短期内尽管中国政府可以动用手中的资源避免出现企业债“塌方”,但这些救助会埋下更深的系统风险因素,继续引发结构性问题,其代价则由众多的市场主体来承担,银行坏账、企业破产等都是表现,地方经济塌陷和财政收入减少也是“副产品”。而且在处理企业债问题时,国企和民企的待遇是完全不同的——国企债务可以搞债转股、得到各种救助,而民营企业则直接变成坏账,企业破产清盘。如果任由企业债风险的雪球越积越大,在经济增速下跌过大新的经济增量上不来的情况下,企业债务问题很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金融风险的引爆点。

国际评级机构指出的中国企业债风险问题确凿无疑。如果按目前的模式发展下去,企业债务问题迟早会成为中国经济和金融风险的引爆点。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