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第五届中美欧消费品安全三方峰会在京举行,三方联合发布了《联合声明》,就加强跨境电子商务领域消费品安全监管、缺陷消费品召回等方面,达成了新的合作共识和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孙大伟介绍称,2008年至今,国家质检总局、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欧盟委员会前健康与消费者保护总司已经联合举行了四届中美欧消费品安全峰会。八年来,中美欧三方增进互信、分享经验、深化合作,有效解决贸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促进中美欧经贸发展和维护消费者健康与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三方在本届峰会上达成了多项共识,三方认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消费品安全监管,特别是线上销售产品的安全监管提出了新挑战。引导消费品利益相关方积极参与,预防线上线下销售有害消费品,对提升消费品质量安全水平非常重要。三方应进一步加强产品风险评估和召回管理领域的合作,尤其是与新兴技术有关的合作,鼓励将安全文化应用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和供应链过程中,鼓励有效的产品可追溯性。
此外,《联合声明》还提出了三方今后深化合作的具体目标和任务。一是加强产品安全监管合作机制建设,特别是加强跨境电子商务消费品安全监管合作机制建设。二是在各自法律允许范围内,继续增进监管机构间的产品安全信息交流,第一时间共享风险评估信息。尤其是合作讨论新兴技术或快速发展的新产品。三是继续加强消费品安全法规、政策交流,特别是新的政策规定和重大变化。四是加强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合作,相互及时通报本国(地区)召回产品在另外两国(地区)的销售情况。
孙大伟还建议,三方要把握贸易新业态的发展趋势,在跨境电子商务消费品领域,深化质量安全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方面的合作,“中美欧三方在消费品安全领域的合作,从根本上讲有利于全球消费品安全水平的提高。”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主席艾略特·F·凯伊对此也表示,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其24小时不间断,交易过程快等特点都给质量监管部门带来了新的挑战。他介绍称,目前美国零售市场的8%来自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几十亿美元,并且这个比例和额度还在不断上升,同时,消费者可以在任何时间通过电子商务交易,而且交易过程往往只要几秒钟,这就要求中美欧三方的监管部门之间加强合作,同时还要加强与生产商和行业协会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供应商了解各国的相关要求,维护好消费品的质量安全。
欧盟委员会司法与消费者总司委员拉·朱洛娃提出,实现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线上线下全覆盖是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交流,使三方可以进行更加有效的监管,一方面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杜绝不良商家利用有风险的消费品非法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