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评论指出,当前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有所减慢,而发达国家则开始回升,全球经济将进入另一轮汰弱留强的竞赛。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无疑切合区域内不同经济体的发展需要。“大中华经济体”可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火车头。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郑宏泰博士为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助理所长;陆观豪为退休银行家,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名誉研究员。
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WorldEconomicForum),最近发表《2015-201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其中最吸引传媒焦点的,当然是全球最强十大竞争力经济体一项,至于报告中的分析,认为当前全球经济进入“新常态”,而主要特点则表现在低经济增长、低生产力增长和高失业率,显示各经济体必须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或增长点;为经济注入新动力(310328,基金吧),才能扭转经济疲不能兴局面的论点,自然亦备受关注。
全球经济将进入另一轮汰弱留强的竞赛
报告进一步提到,从地理分布状况而言,自2005年起,新兴国家成为带动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就以2013年为例,新兴经济体的增长速度比成熟经济体快四倍(即5%对比1.3%),但2014年则预测差距将会收窄至两倍(4.2%对比2.1%)而已,显示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动力将会回落,成熟经济体则会略为回升,说明全球经济将进入另一轮汰弱留强的竞赛。到了2015年,新兴经济体的生产总值相信可占全球三成,单是中国就占了16%,可见其发展动力仍极为巨大,以增长比率计则仍远高于经济成熟国家。
回顾过去一段时间不同经济的发展历程,报告提到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历史中,如果没有开放的经济,从而推动国际贸易、吸引海外投资,乃至鼓励人民进行跨境交往互动,则不会有任何经济体或国家可以成熟地发展起来。所以报告直截了当地指出,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更阔更深的跨境经济整合,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因其能让任何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可更自由地生产、消费,从而扩大个人生活中的选择与机会。
更扼要地说,贸易往来与竞争力是紧密相连的。亚洲四小龙(即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过去的发展格局,尤其说明经济开放、贸易、投资与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或互动。即是说,当前新兴经济体存在的诸多值得改善地方,若能从开放、交往和合作的大局出发,得到成熟经济体的支持和帮助,其生产力必能大幅急升;而成熟经济体若能透过这个互动交往过程,助人自助,则肯定能为本身的经济注入发展动力,令其可更好更快地达致经济结构转型的目标。
沿着这个角度看,便不难发现现时的“一带一路”倡议,无疑切合区域内不同经济体的发展需要,可见香港若能参与其中,实在具有多重现实意义。
接着的问题是,何谓竞争力?其客观评估标准是什么?对于竞争力的问题,世界经济论坛的定义是“任何经济体一系列决定生产力水平的体制、政策和生产元素”,至于客观标准则涵盖诸如知识产权维护、公众对政治人物的信任、投资者保护、道路网络质素、电力供应质素、人民储蓄情况、平均寿命、传染病传播率、高等教育普及程度、互联网在学校普及程度、税率、劳工招聘与解僱保障等等114项指标,并可细分为12根支柱,即社会体制、基础建设、宏观经济环境、健康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及培训、商品市场效率、劳动力市场效率、金融市场效率、科技状况、市场规模、商业精密状况、创新生态等。
报告更为实质地指出,生产力的高低,决定经济可以繁荣的程度,同时又关系到可以给投资带来回报的水平,当然亦会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石。换言之,在相应时间内,一个具高竞争力的经济,其经济增长率必然较快,反之亦然,可见提升竞争力的重中之中,应由提升生产力入手。
按照以上标准,世界经济论坛整理出全球140个国家或经济体在2015-16年的竞争力排行榜,其中前十大排名依次为:瑞士、新加坡、美国、德国、荷兰、日本、香港、芬兰、瑞典和英国。即是说,全球十大竞争力的经济体有六个来自欧洲,一个来自北美洲,三个来自亚洲,其中又以新加坡在亚洲区的表现最为突出,最具竞争力。
“大中华经济体”可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火车头
为了便于比较,如果只抽取“一带一路”国家或经济体作分析和了解,则不难发现,竞争力排在前头的(全球排名在30位之内),依次为新加坡、香港、卡塔尔、台湾、阿联酋、马来西亚、沙地阿拉伯、以色列、中国和爱沙尼亚。排名在百名或以后的,依次为尼泊尔、黎巴嫩、吉尔吉斯、蒙古、不丹、孟加拉、黑山、埃及、巴基斯坦和缅甸;另有11个国家或经济体因为资料缺乏而没有排名,例如文莱、帝汶、马尔代夫、阿富汗、土库曼、乌兹别克、伊拉克、巴勒斯坦、叙利亚、也门和白俄罗斯等。
从以上资料粗略地看,作为“一带一路”倡议者的中国,全球竞争力虽然不是最高,但若放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看,则不难看到香港、台湾稳占第二和第四位,中国本身居第九位,所以必然能在“一带一路”地区成为领军者。进一步说,如果我们用“大中华经济体”的概念看,把新加坡和澳门(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未有列入,但在某些层面上具一定竞争力)亦纳入其中,则可更为清晰地看到,“大中华经济体”的确可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火车头。
如果把目光集中到香港身上,又不难体会到,我们虽有不少强项特点,但并非表示能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时毫无对手,甚至可以“皇帝女唔忧嫁”,原因当然与竞争对手随时争夺有关。至于最强的竞争者则是新加坡,其次为卡塔尔和台湾,阿联酋与马来西亚亦不容忽略。必须高度注意的当然是新加坡,她不但整体竞争力高于香港,不少层面上的发展优势更与香港重叠,其优势又往往比香港高出一线,显示无论香港的产业、服务或各种支援等等,其实很容易被取代。
新加坡唯一不及香港的,当然是与中国的关系,此点亦是香港参与“一带一路”最为突出且无可取代的角色,尤其当台湾在蔡英文领导而两岸关系存在太多变数的情况下,显示香港仍能成为中央政府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最重要寄托和依赖。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全球竞争力报告》只评估中国整体的竞争力,对于各大城市(如上海、天津、西安、成都、深圳和广州)则没作出竞争力的细分;但我们知道,那些城市的竞争力正在不断提升,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的报告更显示,香港作为中国城市中最具竞争力的地位,已由深圳取代。尽管坊间对报告的评估准则有不同看法,但内地重点城市竞争力不断提升则是事实,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上拥有不同优势,亦是人所共知的。如此种种,显示香港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时,其实并非没有威胁和挑战,所以实在不应蹉跎岁月,坐失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