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评论文章指出,令人担心的是,债券型股票“财息兼收”的美好时光维持愈久,经不起诱惑加入“寻息”行列的投资者势必愈来愈多,贪念一旦发展至“人传人”地步,任何泡沫都能合理化,本因避险而起的投资风气,到头来反成股市风险的最大源头。这篇文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投资市场当前一大热话,是黄金美元同上同落、股票债券并驾齐驱,不同资产类别之间的相关性(correlations)改容易貌,习惯了跨市场传统升跌韵律的投资者,一时之间固然难以适应,这种转变一旦成为趋势,许多立足于资产相关性的传统投资理论和实战策略,恐怕亦将大受质疑。
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资金同时涌进风险属性迥异的股市和债市。股与债并非任何时候都呈逆向关系,但此上彼落倾向明显,避险情绪升温时尤其如此。债券若不能发挥平衡股票风险的作用,在资产组合中纳入债券,岂非多此一举?此所以,投资理论家和实践者都不敢轻视资产配置(assetallocation)的重要性。
近日所见,美国十年期国债孳息一度跌至历来最低水平,而标普五百指数却创出历史新高。债息这两天虽从一厘四以下反弹至约一厘半水平,但在全球范围,陷入负利率的国债增至接近十三万亿美元。英国公投脱欧后的资金流向显示,“追求风险”(risk-on)与“避险”(risk-off)模式,并不能合理解释股市有股市破顶、债市有债市吸资的现象。
更接近事实的也许是,资金疯抢债券,以各国公债为基准的“无风险利率”(risk-freeinterestrates),即使未堕进负数领域,也已低于大萧条时期水平。投资者既厌恶风险,又不甘于长时间“贴钱买债”,转往股市寻求代替品变成愈来愈强烈的集体行为,形成像债券般能为投资者带来稳定收入的股票,在方兴未艾的“寻息”(yield-seeking)热潮下备受追捧。
此类股份大都来自盈利能见度高、现金流足以支持派发稳定股息的行业,当中以公用、电讯、必需消费品这数大板块最符合成为债券代替品的要求。美股创历史新高、港股重上二万一千点水平,很大程度拜这类股份“愈战愈勇”所赐。
然而,由此亦可看到,股票虽被笼统地归类为“风险资产”,惟近期股市反弹,非因投资者风险胃纳骤增,而是债券已失去提供稳定收入的传统功能,在别无选择下,资金退而求其次,以收息股代替债券。这个因素若是股债齐升的有力解释,那么股市破顶非但不是风险意欲重临的明证,反而是避险情绪从债市延伸至股市的讯号。
以股代债蔚然成风,我们认为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资金流向足以改变投资者对风险与回报的传统观念,在收息股被视作债券代替品的同时,债券作为股票代替品直接拿来炒的迹象同样随处可见。
债息跟债价反向而行,只要不是持有至到期,负孳息不等于负回报。投资银行巴克莱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美国、德国、日本和英国四大经济体的公债,逾八成回报来自资本增值(债价上升),当中以上月公投脱欧的英国最“夸张”,年初至今公债总回报(价连息)高达百分之十三点七!
二、这边厢是债作股炒,那边厢则是股当债买,投资者的主观意愿虽是“食息”求稳(和讯网编者注:“食息”为粤语,意味赚利息),惟大量资金涌入收息股,客观效果却是此类传统上被归类为低风险低波动的股份,估值变得愈来愈高昂,与行业本身并不突出的盈利增长日益脱节。
显然,过去几年的零息环境,大大改变了投资市场生态;全球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更严重扭曲了债券供求,既令债市发出的经济和通胀讯息可靠性大打折扣,债与股“角色混淆”,某程度上还令这两种资产出现“质变”,一个多元化投资组合的回报来源,已不可能像利率“正常”时期般容易分辨。
令人担心的是,债券型股票“财息兼收”的美好时光维持愈久,经不起诱惑加入“寻息”行列的投资者势必愈来愈多,贪念一旦发展至“人传人”地步,任何泡沫都能合理化,本因避险而起的投资风气,到头来反成股市风险的最大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