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大国的粮食问题已被牢牢地捆绑在城乡和区域发展失衡这一根绳索之上。增强粮食库存管理认识,解决好储粮本质性难题,防患于未然,乃做好粮食安全预警监测之要义,也是治国安邦之根本。
任何时代,任何国家,民以食为天。种粮合不合算,不是你我说了算;以地谋生的小农自会掂量,做出用脚投票、往高处走的行为选择。小农在哪个季节种出何种粮食,又将其于何时存放何处,才是库存剧增的真实原因。某种程度上讲,某一种类的存粮增加是城市化运动的副产品,打破此困局,需要着实优化区域农业分工,从根本上消除城乡劳动力收入的分配差距。
1995年,我国乡村人口达到峰值,约8.6亿;此后逐年减少,到2014年约6.2亿。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994年达到3.9亿,此后逐年减少,截至2014年统计意义上的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仍有2.3亿,21年内净减少1.6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大规模转移,人地关系发生变化,致使农地集中速度不断加快。
1982年至1991年,可视为包干到户后我国小农生产积极性最高的10年,粮食增产1亿吨,从1982年的3.6亿吨提高到1990年的4.6亿吨;其中,1982年粮食增产2948万吨,1983年又增产3278万吨,1990年增产量达到3869万吨。直到2007年,我国粮食产量才上升到5亿吨。1999年到2003年,粮食减产约16%,原因是粮价持续下跌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直到2008年总产量才恢复到1998年的水平。从历次粮食大幅减产到增产的时间间隔来看,一般需要8至10年。最近一次大幅增产始于2007年,历时6年粮食产量从5亿吨提高到6亿吨,其中增产最多的是玉米,2015年其产量基本接近峰值。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蔬菜平均每亩净利润为2070元,约为稻谷的10.1倍,小麦的23.6倍,玉米的25.30倍;再以苹果为例,每亩净利润为3481元,是稻谷的17倍,小麦的39.6倍,玉米的42.5倍。
诚然,我国主要是玉米、小麦产量和库存剧增,解释为什么产量连年增,除种子、技术等因素之外,主要缘起于播种面积增加。为什么会增加播种面积?因两种粮食作物所需劳动力消耗量少,方便机械化耕作、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以节省劳动力。针对两大粮食作物库存剧增,笔者的解释是,根源于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小农或规模化大户将大量农地改种玉米和小麦,增加了播种面积;得益于化肥、农药、新种子的使用,单位面积产量也略有增加,加速推进的规模化、商品化和机械化致使产量和商品粮的库存双双增长。借助于南方某一局部地区玉米产量变量,可以反推或测度该地区老人农业问题有多严重;以此类推,借助于北方某一局部地区小麦产量变化,可纵观其农业劳动力老化程度有多高!诸如玉米这样单一品种粮食的线性增长态势,早已映射出农业就业结构、土地经营方式不合理发展困境与难题,尤其规模化和土地集中化态势需要重新审视。
去年11月农业部出台玉米种植的“镰刀弯”地区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其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此类地区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1亿亩,6年内需减少5000万亩以上,并计划2016年调减玉米种植面积1000万亩以上。2014年8月,笔者在东北调研时,从鸡西市密山市到哈尔滨乘坐大巴的路途中,近600公里公路沿线两边的土地都种植玉米。黑龙江作为我国粮食生产大省,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其玉米种植的机械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程度最高。在密山市入户调研时,农场外围村落某农户从农场租种1000余亩土地种植玉米;然而,该农家所建的小平房约80平方米,不太可能像南方地区小农一家一户种植或长或短存放卖方。据介绍,其收割来的包谷直接销售给就近的中储粮收购基地。2013年7月,笔者在湖南岳阳市屈原区某粮油合作社开展水稻种植调研,那里近万亩水田收获的稻谷,几乎也都销往附近的中储粮基地。
小农在哪个季节种,种出何种粮食,将其于何时存放何处,才是库存剧增的真实原因。某种程度上讲,某一种类存粮增加其实是城市化运动的副产品,打破这个困局,需要重新界定农业产业,着实优化区域农业分工,从根本上消除城乡劳动力收入分配差距。21世纪之初,中国粮食连年“丰收”已拉响警报,依靠建粮仓、推行价格市场化、土地经营规模化、产业化、技术化,难以从根本上确保粮食安全,各项诱导性政策出台反倒需要谨防竹篮打水一场空。存粮多只因所存放位置发生位移,藏粮于民(房)到存粮于库,就将此表述简化为“存放位移论”。找寻城镇化时代我国粮食(农业)生产的真问题,存量数字化管理难题或将成为危及国人吃饭大问题的重磅炸弹。
一言概之:人口大国的粮食问题已被牢牢地捆绑在城乡和区域发展失衡这一根绳索之上。增强粮食库存管理认识,解决好储粮本质性难题,防患于未然,乃粮食安全预警监测之要义,也是治国安邦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