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存在下行压力,上半年中国经济总体平稳、经济结构优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340637亿元,同比增长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7%,二季度增长6.7%。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介绍经济企稳首先表现为GDP增长率平稳;第二是就业稳,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17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目标的71.7%,31个大城市调查失业率在5%左右,总体比较稳定;第三,物价稳,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与一季度持平;第四,收入和消费增长稳,上半年居民收入实际增长6.5%,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3%,均与一季度持平。
“补短板”已见成效。数据显示,农林水、扶贫、科技等领域的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薄弱领域投资增长较快。
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则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显示了新兴产业的光明前景。上半年网上零售额增长28.2%,网络约车、在线教育、医疗等各种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新产品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28.2%,新能源汽车产量大增88.7%。
此外,需求结构进一步改善。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4%,比上年同期提高13.2个百分点。
相较于一季度货币的巨量投放,二季度货币政策略有收敛,但整个上半年融资贷款规模仍超出市场预期,数据显示,新增贷款仍主要流向房地产和基建领域。
上半年基建投资对GDP的带动作用依旧明显。基建投资完成4.9万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约19%,同比增长20.9%;在投资增速整体下行的背景下,基建投资增速持续加快。
房地产继续起到重要作用。今年上半年,个人购房贷款新增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25万亿元。个人购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0.9%,同比上升13.9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完成这一跨越,从根本上说要靠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高。从这个角度展望未来的中国经济,有两方面的工作十分重要。
一是如何激活民间投资,这是驱动TFP提升的活跃因素。今年年初以来,民间投资增速大幅下行,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拉开明显“剪刀差”。上半年,民间投资15.9万亿元左右,同比名义增长2.8%,增速比前5个月回落1.1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1.5%,比去年同期降低3.6个百分点。5月份国务院出动专项督查组,试图查明原因,阻止民间投资的进一步下滑,但从6月份数据来看,下滑的趋势仍未止住。近期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针对民间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了具体政策。但民间投资态势并非很快就能改变,这还需要许多更系统更深入的工作。
二是技术创新及其转化体系的优化。此前世界银行的报告认为,东亚经济的高速增长模式一直缺乏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与产业适时的衔接是历史发展的关键。我国目前科研投入、工程师人数、每年新申请专利数量已经居于世界前列,但实验室与商业应用之间的桥梁还不够宽阔。而拓宽这座桥梁,需要的不仅是产业政策,还需要更优良的教育系统、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高效的经济纠纷司法解决效率、更完备的投融资市场等等,这也意味着改革必须是全方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