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30日,全国已经公示2015年度年报企业1816.6万户,年报公示率88.3%。开展年报公示三年来,公示率均超过改革前的年检率。”7月15日,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在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工作座谈会上表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新增企业数量不断、企业年报“分母”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公示率还能不断提高,实属不易。
据国家工商总局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各类市场主体已达8078.8万户。特别是企业数量,继续呈逐月上升的势头,形成商事制度改革以来的一个高潮,前6个月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4万户。
不过,在市场主体井喷的同时,对监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刘玉亭表示,全国企业信息信用公示系统建设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抓手,商事制度改革深化深入的重要依托。目前,正在实行“五证合一”改革,可能以后还会有其他的证合到营业执照上。
●上半年新设市场主体784万户
在工商部门的推进下,企业年报公示意识不断增强。工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全国已经公示2015年度年报企业1816.6万户,年报公示率88.3%。开展年报公示三年来,公示率均超过改革前的年检率。
与此同时,工商系统还积极推进企业即时信息公示,截至6月30日,全国累计有692.3万户企业,通过企业信息公示系统公示即时信息1580.1万条,公示企业占企业总数的29.6%。
记者梳理地方政府网站及媒体报道发现,工商部门频频提示企业主动报送年报。特别是进入6月后,更是加大了提醒的力度。
一位地方工商系统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工商部门对于企业年报公示制度的宣传力度很大,企业对于年报的重要性意识确实也在提高。但仍有部分企业不够重视,直到后续因为被警示而影响业务的办理,才意识到年报的重要。
《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规定,6月30日前未年报企业将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并向社会公示,这些企业将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方面受到限制和约束。
上述地方工商系统人士表示,企业年报与企业自身联系密切,企业应该不断加强自身对年报的重视度。
新设企业方面,今年上半年仍然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
工商总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新设市场主体783.8万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3.2%,平均每天新登记4万户。目前,全国各类市场主体已达8078.8万户。特别是企业数量,仍然呈现出逐月上升的势头,形成商事制度改革以来的一个高潮,前6个月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4万户。
●新设企业新创就业或超1300万
张茅认为,创业热潮促进了就业增长,缓解了社会压力。“目前,钢铁、煤炭等一些传统行业面临着去产能、调整就业的压力。这种背景下,全国就业还有增长,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出的创业就业热潮发挥了重要作用。”张茅说。
张茅表示,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新设立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跟踪调查,到一季度,被调查的小微企业户均人数7.7人,个体工商户户均人数2.8人。据此估算,上半年新设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如果按照40%的开业率,新创造的就业超过了1300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大量的企业涌入市场,对事中事后的监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能够实现企业信息的归集和部门共享,极大提高了监管的效率。
据悉,国务院去年印发的《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提出,大力建设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全国一张网”,2016年底前,初步实现工商部门、审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及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实时传递和无障碍交换。
目前,已开展“一张网”建设试点的省市共有七个,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江西、福建和贵州。
数据显示,目前,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应用,累计访问量达185亿人次,累计查询量78.5亿人次,平均每天有4000万人次登录查询。
张茅表示,这表明企业信息公示制度的影响日益扩大,市场主体责任意识和信用意识不断增强,企业信用约束作用正逐步显现。
记者注意到,江西省开发建设的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江西),已通过国家工商总局的验收,并且是是全国第一个通过总局验收的省份。
江西形成了全省的省、设区市、县(市、区)三级企业信用监管“一张网”,初步建成了涉企信息归集、公示、共享、应用的信息化工作平台。
国家工商总局企业监管局副局长徐晓华曾将“全国一张网”形容为“企业信用信息的完整画像”,有助于全方位了解企业。
张茅透露,今年10月底前,总局再选10个单位进行验收,有关单位要加快建设进度。其他地区要按照总局部署,做好设计、立项、审批等准备工作,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全系统要上下一致、攻坚克难,加快推进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确保在年底前基本满足当前工作需要,争取2017年底全部建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