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7月18日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建立完善企业自主决策、融资渠道畅通,职能转变到位、政府行为规范,宏观调控有效、法治保障健全的新型投融资体制。
这份《意见》是投融资体制改革历史上第一份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的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纵深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综合性、指导性、纲领性文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当天,国务院所有在京领导,以及31个省(区、市)政府负责人和各部委负责人齐聚中南海国务院第一会议室,召开了促进社会投资健康发展工作会议。这是自李克强任总理以来,召集各省(区、市)政府负责人开的第13次会,而将社会投资作为专门议题则是“头一遭”。这也是继5月份以来,连续3个月中央高层针对扩大民间投资召开的重要会议。
据和讯网了解,自2015年以来,我国民间投资增速不断下滑,2015年民间投资增速从2014年的18.1%下滑到了10.1%;而2016年1月份至6月份,民间投资增速比去年同期降低3.6个百分点。
而民间投资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近年来每年创造了60%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80%左右的社会就业,超过50%的财政税收。民间投资更以超过社会投资的速度快速增长,占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0%以上。
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下滑已对经济造成明显不良影响,已引起李克强总理和其他中央高层的重视。中国民间投资正深入泥潭,中国政府将如何应对?
公众号“国是星期三”整理了近两个多月李克强提及社会、民间投资作出的重要指示。梳理出六大关键词,分别是投资“有门”、“破除”壁垒、“降低”成本、“一视同仁”、“开绿灯”和促升“温度”。
经济学家张连起表示,中国民间投资持续恶化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三:第一,投资门槛高,壁垒多,限制性、歧视性条款屡见不鲜;第二,民企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仍处在高位;第三,难以在于政府的合作中保证公平待遇。
看来总理已经针对民间投资持续恶化的症状开出药方,并抓了六味药,吃起来可能有些苦,但它有利于充分释放社会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的巨大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