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新区创新任重道远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正文

国家级新区创新任重道远

2016-07-26 09:13:59   来源:   

日前,在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举行的第二届国家级新区发展论坛上,来自10多个国家级新区的相关代表一致认为,国家级新区要发展好,体现出新引擎、新平台、新活力、新面貌,关键还是在创新,但要真正做到创新,路途还很遥远。

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是新一轮开放和改革的前沿。通过在新区内实施更加开放和优惠的政策,鼓励和激发新区的创新活力,在制度创新、产业创新、技术创新、社会创新等层面进行不断探索,可以达到以点带面、以线带片的试验示范效应。

今年6月14日,国务院批复设立江西赣江新区。至此,国家级新区扩容至18个。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这18个国家级新区中,有15个是在近5年内被批复的,平均每年批复3个,可以预料,未来国家级新区的数量还会继续增加。如此表明了国家对新区寄于的厚望。

浏览新区的总体规划可以看出,国家赋予每个新区各自不同的改革创新试点内容。上海浦东新区重点围绕自贸区制度创新,在金融、贸易、航运等方面加快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天津滨海新区重点围绕京津冀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和港区协调联动开展探索,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围绕打造江海联运,推动建立高效便捷的通关和口岸监管模式开展探索……然而从目前来看,新区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破解难题还不够,仍存在较大的探索空间。

新区“创而不新”的原因包括多个方面。比如,“创新”的习惯还没有形成。以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为例,“东部重要的开放门户”是对舟山群岛新区的一个定位,现在普遍认为就是要建立一个最开放的自贸区,只有做到了这个最开放的程度,舟山群岛新区才有可能发挥“长三角增长极”的作用。但怎么才能创新出最开放的政策制度?很多人都没有这个概念,甚至想都不敢想。

又如,“投资驱动”根深蒂固。很多新区目前仍是“新瓶装旧酒”,走的还是传统老路——招商引资,在项目上做文章,产业结构仍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不高。在创新方面,特别是与“创新驱动”相适应的一系列制度配套上,很少涉及。有的新区虽有创新政策或规划出台,但往往受制于某些特殊管理权限、行政级别等,落地实施、执行难度较大,阻力较多。

再如,要素集聚难度陡增。在外部供给向内生发展转变的过程中,一方面,新区政策红利的效果逐渐减弱并趋于普适,但各种生产生活成本却在提高;另一方面,国家之间、区域之间在要素争夺上也越来越激烈,没有人、企业、资金等要素源源不断地注入,区域发展无从谈起,更谈不上创新。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创新已经成为破解发展难题、突破发展瓶颈的重中之重。国家级新区要切实发挥好在国家层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区域层面的辐射带动作用,真正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就必须把创新放在首位。

创新是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国家赋予新区的主要使命。创新能力不足,势必会制约区域发展后劲和整体竞争力。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创新?答案只有一个,就是要在改革上下功夫。

国家发改委体改司试点指导处处长董文在第二届国家级新区发展论坛上指出,下一步国家级新区创新要做好“六个着力”,即着力增强制度供给,着力深化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着力创新新区发展投融资模式,着力开展新区节约集约用地探索,着力鼓励新区建立创新联盟或共同体,着力解决发展共享问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晓红建议,新区创新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第一,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发挥示范作用,政策设计导向必须从过去严重依赖财政税收、土地优惠政策,向有利于构建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主体、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转变;政府职能必须从重审批、重监管向重服务、重效率,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建立法制、高效、廉洁、透明的政府转变。第二,在开放型经济中发挥示范作用,加快推动外贸体制改革,促使招商引资由注重规模向注重质量转变。第三,在创新驱动战略中发挥示范作用,积极探索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和人才环境,形成吸引创新型人才扎根、加快创新型企业成长、促进创新要素流动的良好创新环境。第四,在推动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探索网络智能、低碳高效、绿色生态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鼓励各类新兴服务业态蓬勃发展。第五,在融合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在探索产城联动、产业联动、城乡联动的新模式中,创新发展路径。

国家级新区贵在一个“新”字,但在经济新常态下,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个转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既需要勇气和担当,也需要耐心和定力,国家级新区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