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大多数经济学人对实现“碳中和”有信心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冶金网-首页-钢材 薄板 不銹钢 炉料 生铁 铁矿石 价格 行业分析 出厂价格 市场价格 宏观政策 进出口数据

热门关键字:钢材 炉料 不锈钢 铁矿石 板材

010-65123585

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 > 国内宏观宏观经济 > 正文

报告显示大多数经济学人对实现“碳中和”有信心

2021-10-18 08:04:45   来源:中国证券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期刊《China Economist》近日发布了2021年三季度“中国经济学人热点调研”结果。被访经济学人中,大多数人认识到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性,愿意为此改变消费生活习惯,并且对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充满信心。

  调查发现,83%的经济学人认为“碳中和”实现对工作生活质量重要。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87%的经济学人愿意改变消费习惯。

  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40%的经济学人愿意支付可支配收入的1%,27%、13%、2%的经济学人分别愿意支付其收入的5%、10%、20%,2%的经济学人愿意支付收入的30%或更高。经加权平均计算得出,经济学人实现“碳中和”支付的收入占比为4.05%。

  其中,63%的经济学人认为主要制约因素是其价格较高;51%的经济学人认为其减碳贡献量不详,没有动力购买;50%的经济学人认为绿色标识不明显;49%的经济学人认为环保意识不够强烈。

  其中,7%的经济学人总是参加二手商品买卖,15%的经济学人经常参加,62%的经济学人有时参加,而16%的经济学人从不参加。关于二手商品买卖交易的制约,经济学人认为首要因素是二手商品质量无法保障;其次是缺少线下二手商品循环平台;最后还有二手商品交易平台集中线上,APP老人无法使用,且尚未覆盖农村等因素。

  其中,八成以上(82%)的经济学人认为制约电动汽车推广的因素是充电桩等配套设施不完善;七成以上(75%)经济学人认为行驶里程受限;近六成(59%)经济学人认为存在安全隐患;另有四成以上(44%)经济学人认为在以火电为主的电力结构下,从全生命周期来看电动汽车并不减碳。

关于我们 | 钢铁知识 | 资讯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主管单位: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95号隆福寺北里5号楼3层 京ICP备050587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096号

版权所有:冶金工业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86-010-65123585 电子邮件:info@metal.net.cn